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您可能还需要

台湾:从自行车业发展看电子业转型

台湾经济部日前公布了自行车业产值已连续三年突破500亿新台币,今年前七月平均单价(ASP) 达1.34万新台币,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自行车业从量变走向质变,对于正徘徊于十字路口的电子业而言,彷彿一盏明灯。台湾电子业想要成功转型,就先别谈出货量与市占率了吧!台湾自行

台湾:从自行车业发展看电子业转型

雨果网从《联合早报网》10月8日的报道中获悉,台湾经济部日前公布了自行车业产值已连续三年突破500亿新台币,今年前七月平均单价(ASP) 达1.34万新台币,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自行车业从量变走向质变,对于正徘徊于十字路口的电子业而言,彷彿一盏明灯。台湾电子业想要成功转型,就先别谈出货量与市占率了吧!

台湾自行车业的年产量在1987年攀上历史颠峰,达到1074万辆,之后随着产业外移而下滑,到去年只剩下405.8万辆,惨遭腰斩,但这却无损于台湾自行车业的发展与国际地位。

根据经济部统计,台湾自行车业虽然产量下滑,但产品单价却持续提升,今年前七月ASP达到1.34万新台币,比起2001年的4700新台币成长近两倍,推升产值逆势衝高,已连续三年突破500亿新台币。自行车龙头巨大董事长刘金标说,台湾的自行车产业早已经超越订单与产量规模的框架。

刘金标细数自行车200多年的历史,从最早在欧洲是贵族使用的奢侈品,到后来变成单纯代步的交通工具,到今天结合设计、时尚与功能,变成绿能与慢活的新“生活型态”(Lifestyle)。虽然用途一直在改变,但与时俱进,自行车也可以是万年产业。

对照这几年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等行动运算装置掘起,“PC已死”的传言不断,对台湾电子业带来重击。英业达董事长李诗钦呼吁:“台湾不要再谈笔电出货多少台,而是要有未来新商业模式的论述”,像美国的苹果、Google、亚马逊,或是大陆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现在讲的都是创新的“商业模式”,思考如何结合硬体、软体与服务,提供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与使用者经验。

台湾政府、企业经常爱把出货量、市占率挂在嘴边。这其实是台湾长久以来以代工制造为产业模式所留下的遗毒,制造业讲究的是透过扩大经济规模,以降低生产的单位成本,进而创造最大利润。出货量、市占率的确很重要,是企业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但是当经济规模大到一定程度,边际效益会递减,政府和企业应该适时、适度把力气转移到质的提升。

这几年科技市场百家争鸣,各类“变形”产品推陈出新,就拿平板电脑来说,由于是全新品类,到底应不应该归类为个人电脑(PC)?让IDC、Gartner等产业研究机构伤透脑筋,定义不同,结果也大不同。像苹果iPad年出货量大约7000多万台,对照全球PC年市场规模约3 亿台,如果把iPad归类为笔电,苹果单单靠一款产品,就可以挤下联想与惠普,跃登全球PC龙头宝座,排行榜瞬间大洗牌。

又例如智能型手机低价化,小米、联想虽然市占率窜高,但不少机种单价仅5000新台币不到,对照苹果iPhone 6售价动辄2.5万至3万新台币,等于卖五支才能抵一支。但在市占率的统计上,仍是“一支一票”,也难怪苹果iPhone在全球智能型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虽然已降至两成不到,却能包办全球智能型手机市场87%的获利。如果过度迷信市占率数字,最后的判断很可能失真。

台湾自行车产业摆脱市占率魔咒,朝“高质化”发展,不但透过时尚设计、品质技术,拉高产品单价;甚至有能力进行系统整合,提供完整全套的服务,台北市的微笑单车(Ubike) 就是最好的例子。

台湾产业给人的印像是,“企业很会生产,但不知道怎么用”。懂得包装使用情境的欧美客户,让台湾制造的硬体发光发亮,他们吃肉,我们只能喝汤。Ubike的成功扭转这样的宿命,未来台湾经验有机会透过整案输出等方式,行销到世界不同城市。

当有议员对着每台报价1万新台币的Ubike单车嫌贵,正突显出台湾产业发展的困境,只认识硬体的价值,却忽略背后系统维运与服务所能创造出的更大价值。台湾产业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出货量与市占率摆一边。

欢迎关注外贸行业第一微信号【cifnews】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