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一览:
2025 年 2 月 24 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的《补充陈述理由令》,在跨境圈引发轩然大波。该通知指出,深圳某涉案跨境服务商代理的大量美国商标存在伪造签名、虚假律师资质、材料造假以及不实陈述等严重违规行为,多达 4.2 万件美国商标面临被批量撤销的危机。目前,大量涉案商标档案已收到 USPTO 单独发出的拟重新审查注册决定的通知。
图片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
这份通知篇幅长达 531 页,其中 523 页详细罗列了 4.2 万件涉案美国商标名单,涉及的商标申请时间跨度从 2010 年至 2023 年,主要集中在 2017 年至 2022 年期间。
图片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
此次补充陈述令是 2022 年该涉案跨境服务商首次暴雷事件的后续,其间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直至本次官方通知发布,涉案商标几乎已站在生死边缘。
根据通知内容,涉案商标将面临以下几种结果:
1、对于已注册的商标,其注册决定将被撤销,商标回归待审状态;
2、处于申请中或进入注册后续程序的商标,将被重新审查;
3、所有上述涉案商标,在重新审查程序后,最终都有可能因通知中提及的违规行为而被终止,从而归于无效。
图片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
此外,涉案跨境服务商及商标所有人可在美东时间 2025 年 3 月 26 日前进行答辩,以争取商标的存续机会。这一事件无疑给整个跨境圈敲响了警钟,合规经营、确保商标申请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
商标失效对卖家的三重冲击:
1、品牌备案体系崩塌 商标权属灭失将触发亚马逊品牌注册自动注销,商品链接面临强制下架风险,已备案产品的关键信息编辑权限同步冻结。
2、平台运营全面受限 系统可能自动标记"品牌滥用"违规,导致新品牌注册通道关闭,A+页面等增值功能禁用,严重时将引发账户安全审查或永久封停。
3、市场竞争壁垒瓦解 商标保护失效后,产品将暴露于两类风险:1)竞争对手的恶意跟卖冲击 2)第三方抢注导致的品牌资产流失,形成"维权无据、竞争失序"的恶性循环。
涉案卖家如何自救:
1、立即查询自身持有的商标是否在本次公布的涉案商标名单内。一旦发现自己的商标位列其中,必须即刻采取行动。
2、依据官方通知内容,涉案商标所有人可重新以合规途径提交商标申请。在操作时,不妨考虑调整商标名称,或是对商品类别、商品项目进行扩大或更换,以此实现商标的重新注册。
3、若卖家坚信自己在申请流程中不存在任何违规行为,可在官方通知规定的期限内,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递交书面申诉材料,努力争取避免商标被判定无效的结果。
4、主动开展品牌备案转移工作,撤销原涉案商标备案,并及时更新品牌备案信息,确保品牌运营的合规性。
总结:
近年来,跨境领域中因合规问题引发的暴雷事件层出不穷。商标方面,大批量暴雷事件频繁发生;去年年底,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美国专利暴雷事件,致使 3100 件美国专利被终止。美国政府问责署(GAO)2024年3月14日发布的《知识产权:加强欺诈风险管理可提升商标系统完整性》报告揭示,截至2023年底,美国280万注册商标中可能有超 100 万件存在虚假申报或信息失实问题。
面对行业乱象,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已构建多维治理体系:技术层面引入AI智能审查系统,升级电子签名认证机制;立法层面通过《商标现代化法案》建立快速处置程序,将随机抽检调整为定向核查。数据显示,除批量处置案例外,通过行政单案程序撤销的商标数量持续攀升。
在这种趋势下,国内部分跨境服务商以往靠 “擦边球” 进行低价竞争的不合规操作将难以持续。卖家在寻求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时,应秉持长期主义理念,选择具备正规资质、成立时间久、有清晰规划且专业靠谱合规的传统专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切勿盲目为节省成本而选择不合规的低价跨境服务商。
(来源:跨境知产说)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