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造业走向】2017年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究竟有何变化呢?

1.jpg



上一期我们讲到2016传统企业的目前的生存状况《巨变时代企业的生存逻辑,中国式制造业何去何从!《巨变时代企业的生存逻辑,中国式制造业何去何从!》,那么2017年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究竟有何变化呢?请看小编跟您讲解讲解。

【“涨涨涨”与“1207亿”】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旧有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新生的模式还没有显示出成效,所能看到的结果就是生意越来越难做,钱也越来越难赚了,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肃杀的景象,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因为掌握了核心优势而尚且过得滋润,但占整个制造企业的比例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很多制造型企业家好不容易要熬过2016年了,却悲哀的发现,2017年的路依旧不知道该往哪儿走,2017年要面临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更加残酷、更加变幻莫测。

低端制造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那时候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极其有限,产品只要生产出来了就不愁销路,哪怕质量有瑕疵,哪怕包装不美观,哪怕功能不好用,在供需不平衡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产品依旧可以卖出去甚至成为热销款式。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中产阶级的兴盛崛起,中国的消费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变,人们更加追求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于是很多低端的国货开始销路受阻,造成了库存积压和产能过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高端产品难以破局,国人在海外热捧的奶粉、尿不湿和马桶盖,正是此类现象的一个缩影,而海淘族也由此兴起,部分互联网公司更依靠这种现象走上了“复兴之路”。

与此同时,外资也基于汇率、地租、运输、劳动力、行政成本等方面的考量,开始“孔雀东南飞”,将订单转移到了印度、东南亚等新兴的制造业国家。

在这些现实层面的挤压下,大量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出现订单不足、销路不畅、资金短缺的恶劣局面。

依托改革开放30年积累下来的实力,不少制造业主依旧在坚持着,他们通过减员、减薪、降价、抛售、抵押、融资、负债等方式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希望可以熬过这一轮的寒冬,等到制造业复苏的那一天。

他们真的能等到吗?

2016年工业领域原材料的涨价狂潮,更是给原本就在挣扎着的制造业来了一记重重的响锤,吞噬掉了其原本所剩无几的利润。

煤炭、钢铁、玻璃、木材、不锈钢、PVC、塑料、铝材、纸箱、运费、化工原料、铜锭……

一长串的名单和数据不用翻也知道,其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涨,涨,涨。

很多实体业主发出了绝望的呐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6年天猫双十一的成交额达到了1207亿,再创了世界纪录,于是很多人也再度惊呼,是电商逼死了中国的制造业,如果淘宝不死,中国制造业就会灭亡,届时伴随着制造业的大衰退和大逃亡,成千上万的打工者都会无家可归,都会流离失所!

听来令人毛骨悚然。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今天,真的是电商压死了实体吗?生意真的都到跑到电商卖家那里去了吗?

不少的电商卖家也大倒苦水,说电商的这个节那个节,虽然让产品的销量增多了,数据很好看,但实际上利润根本没有多少,有时还是赔本赚吆喝,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卖出去的货源,还不都是made in China?

实际上问题的症结仍在于中国的制造业太过低端,在创新能力不足且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只能被迫降价,让利润持续走低,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让制造商的信息垄断优势不再,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范围一下子增多了,就算没有天猫淘宝和京东,成熟的消费者也会选择去海淘高质量的商品。

而中国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不是没有建立起品牌,无法产生品牌溢价,就是产品质量得过且过,根本无法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区隔。

只能打价格战,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薄利多销的时代过去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时间里,经济增长的很快,制造业发展的也很快,但基本上采用的不是创新模式,而是“模仿、复制、抄袭、山寨”的模式,看到别人生意做得不错,就买同样的设备,造同样的模具,弄同样的外观,走同样的渠道,只要把货能卖出去就行,根本不注重质量,不注重服务,不注重售后,更不注重客户体验。

一味的依靠关系和经验来扩张着商业版图,规模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加足马力扩充产能,先干了再说!

其结果是什么?

就是产品严重同质化,老客户留不住,新客户难开发。

在产品不充足的时代还能勉强维持生存,甚至一夜暴富,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这种模式只能是死路一条。

很多制造商直观的感受就是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产品利润越来越少,但产品还是越来越难卖,客户还是越来越难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多半办成了库存,成堆成堆的摆到了仓库里。

造成的现象就是手上的现金流越来越少,工厂的运转越来越困难。

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制造业主的恐慌和焦虑,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强势崛起、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等现象都给制造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找到一条出路,如何更好地应对扑面而来的危机,都令他们不知所措。

但可以预料到的一个事实是,制造企业不得不将现有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解构,升级改造为现代新型制造业,以适应新的市场局面,这是一个艰难和痛苦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坎坷,无法一蹴而就,只能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摸索,最终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那条路,实现企业内部脱胎换骨式的蜕变。

一句话,天变了,薄利多销的时代过去了!

【夹缝中生存,制造业的机会还有多少】

那么制造业的机会和未来又在哪里?

答案似乎只有创新,手段也无非两个,一个是产品的工匠精神,一个是服务的推陈出新。

答案很简单,但如何能做到?做到的阻碍与冲突又有哪些?所谓知易行难,前方道路且长,回首苍茫一片。

实际上,创新就是为了追求一种差异化,让自己的产品和同行的不一样,创造一种附加值,掌握自主的定价权,让自己的产品在同类产品是唯一的,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利润率不知情。

那么这时,消费者仍然愿意掏钱购买的原因是什么?

是你的品牌。

未来的制造业一定要向品牌要溢价,要利润,否则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根本没有理由购买你的产品。

反正还有大把的备胎。

实际上,中国的制造业已经站在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多为空白,所以一方面国内的很多企业为了争夺客户不得不打起价格战,持续压低利润,另一方面国外的马桶盖却成为了海外代购的热门产品。

国内制造业的生产已经跟不上了发展的要求了,生产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销售的困局,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才能摆脱恶性竞争,也才能获得一线生机,改变这种“高端上不去,低端难保持”的局面。

0 个评论

挖掘海量数据,第一时间反映跨境电商行业的热门风向,为跨境客户提供真实客观的市场决策依据。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