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控主权,沉淀私域,价值翻倍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往卖家甲在亚马逊、eBay、Wish 等第三方平台入驻卖货,不仅受到平台的规则约束,而且卖出一件算一件,从此不再有联系,相忘于江湖。此外,为促进销售,还要与众多乙丙丁等卖家抢占有限的平台“坑位”,“内卷”之风悄然兴起。 反观DTC 独立站,不仅能够砍掉中间渠道,靠高性价比产品吸引消费者;还能够掌握和消费者沟通的主动权,通过第一手数据快速迭代产品和营销方式,并将自己的私域池运营起来,不断累积-激活-沉淀-转化-复购,大幅度提升复购率和客单价,实现销售业绩大翻身。 2、利好齐发,蓝海导向,朝阳在前 再者,政策利好无疑也让中国品牌出海乘风破浪。近期,深圳市商务局发布通知,鼓励有实力的跨境电商企业,通过独立站销售渠道开拓海外市场,单项目给予200万元资助。从 7 月开始,全球最大童装 DTC 品牌 PatPat 完成超 7 亿美元融资。当下,DTC 独立站也逐渐成为国内众多品牌出海的选择。
搭建一个DTC网站,在技术上已经非常容易实现,用shopify模板就可以做出来。但要建立一个真正有流量、有转化的DTC品牌却是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比如要有精准的话术,差异化的产品、能打动用户的照片和视频,这些都需要你与设计师还有三方服务商协同作战,反复磨合。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做DTC品牌之前,可以先把你的产品放在众筹网站上测试一遍。
早期的海外众筹网站主要是针对科技产品,像无人机、智能手表一类的,但是这两年智能硬件慢慢退潮,这些平台自己也面临转型,很多众筹平台的创始人都明确表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就在消费品。
比如我们的首个产品就是先放在了kickstarter上做众筹,因为它的平台展示页做的非常好,有视频、有文字、有discount,在早期完全可以充当一个临时的自建站;此外它本身也是一个社区,像DTC一样,上面的用户可以和品牌方进行非常深入的交流,他们会真心地给你提意见:比如产品可以怎么改进,他为什么会去买这个东西。在项目冷启动阶段,众筹可以给你带来第一批种子用户,所以其实我更愿意叫它预售。
众筹的劣势是转化率会低一些,例如kickstarter是先付款两个月后再收货,此外还需要注册ID、绑定信用卡等等,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因此放弃购买,但是反向来说,这是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测试,你的第一波用户反馈不需要等到他们收货后才能拿到,如果预售卖的不好,就可以慢慢改进。对于那些一年收入在几十万美元级别的早期品牌,众筹是一个从0到1非常好的过渡平台。
问:
国内DTC品牌出海如何借力成为下一个Shein
国内企业依靠DTC模式发展确实存在一定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借巧力快速出海掘金?
一方面,国内DTC品牌需要聚焦品牌力。
对于通过DTC模式出海的企业而言,做品牌至关重要。Criteo 2019针对美国消费者展开的调研显示,50%+的美国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购买决策受到品牌价值的影响;35%的消费者在首次购买后会因为品牌价值与自身理念一致而更倾向于再次购买;47%的全球网购消费者表示曾经因为品牌价值违反了个人理念而改用其他品牌产品。
李纯妮指出,“相比中国,海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媒体环境相对单纯,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也更高。虽然中国企业有供应链优势,同时也越来越擅长讲故事、和消费者沟通,但关于海外营销理念的知识结构还有待完善,和海外消费者沟通的通路也需要灵活调整。”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采取DTC模式出海还可以向供应商借巧力。
在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后,对于要进入的新市场无论是选品还是市场洞察,都会有第三方供应商提供大数据佐证,从而使得企业的决策变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