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Facebook效果差?广告几天就疲倦了?90%的人都有的误区!

Facebook效果差?广告几天就疲倦了?90%的人都有的误区!

Facebook效果差?广告几天就疲倦了?90%的人都有的误区!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想必做Facebook广告投手的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经过自己辛辛苦苦的经营,好不容易稳定了一个Facebook广告账户。但经过一段时间投放后,广告效果却愈发不如从前了。不管用了啥办法,其效果却日益下滑,大不如前……

其实,所谓广告疲倦是指人们过度看到同一条广告。当广告过于频繁时,就会让Facebook限制广告的投放能力。作为一个投手,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判断自身的广告过度疲倦呢?

第一、频率

通常来说,完美第一时间会看数据中的频率,通过频率的高低即可了解广告在用户面前的展示情况。

频率是用于衡量广告在特定时间段内被同一受众群体观看的次数,它表示了广告在一定时间内的曝光频率。

对于一个投手来说,合理的频率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广告的效果和受众体验。

第二、点击率

点击率也是显示广告疲劳的重要指标,广告疲倦是指广告在受众中展示过多次后,触发点击的效果逐渐下降,点击率逐渐降低的现象。通过查看点击率和频次这两个指标,即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点击率和频率,就可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更换新一轮的素材。

广告疲倦的办法

更换广告组素材

当Facebook广告出现疲倦时,Facebook的后台系统会提供一些提示,如创意疲倦或创意素材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更换广告组的素材,采取以下措施:

更换广告图片或视频:尝试使用新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选择与目标受众相关的视觉元素和创意内容,以重新激发兴趣。

改变行动号召(CTA):更新广告中的行动号召,让用户明确了解他们可以采取的下一步行动,优化行动号召可以增加用户参与度和点击率。

添加新的文案/描述:通过撰写新的文案或描述,重新强调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主张和优势。确保文案与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相匹配,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更换新的广告创意:如果广告组的素材已经过于熟悉或不再引人注目,考虑完全更换广告创意。尝试新的创意和概念,以重新激发用户的兴趣和互动。

关闭高频率的广告

一般来讲,我们会开启多个广告系列。一旦发现某个广告系列的频率过高,则可以关闭该广告,以便其他广告继续投放。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整体广告费用减少;其次,可以提高广告的传递效果。

通过定期监测广告系列的频率并关闭高频率的广告,可以更好地管理广告预算,优化广告投放策略,同时提高广告的可传递性和受众的反应效果。但,在进行关闭广告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广告系列的表现、频率以及目标受众的反馈,以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和回报。

更改受众

在暂停高频率广告后,为了迅速提高收益,作为广告投放者可以考虑以下方式来更改受众并创建新的广告系列。

创建基于关键转化指标的相似受众:根据重要的转化指标(例如购买、花费时间、参与度等),创建与此类转化指标相似的目标受众。

并通过选择与已取得成功的转化相关的受众特征和行为,可以针对更具潜力的受众进行广告投放。

基于行为创建受众:利用Facebook的行为定向功能,创建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受众。根据受众的兴趣、喜好、在线行为等方面的数据,精确定位符合目标的潜在受众。

利用客户上传或CRM同步创建相似受众:通过上传现有客户的信息或与CRM系统同步,利用Facebook的相似受众功能创建与您现有客户相似的受众。

这将能扩大潜在受众的范围,并针对更多具有相似特征和兴趣的潜在客户进行广告投放。

减少高频率的预算

如果某个广告系列的频率很高,但转化率却很好。这时,我们不会想要马上暂停改广告系列。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考虑降低广告预算。如果广告组针对特定受众过于频繁投放,则可以降低该受众群体的广告出价或预算以降低频率。

但,怎样的频率可以称之为一个“良性频率”呢?

这主要取决于你的广告目标和目标受众。对大多数广告主而言,理想的广告频率通常介于1.01和2.99之间。

通过降低高频率广告的预算,可以有效控制广告投放的频率,避免过度曝光对目标受众的影响,并在继续投放的同时降低成本。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市场监控广告的整体表现,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调整广告,避免出现高频广告致使受众疲倦的情况。

(来源:Dora)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雨果跨境顾问
独立站顾问-Wolf
雨果跨境官方顾问,OceanWeb新客独家福利:前100名免费送$20广告体验金,点击按钮咨询顾问并领取

收藏

--

--

分享
Dora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