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持续近三年的跨境商标大清理,终于在近期落下帷幕。2025年8月8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最终裁决,对一家中国背景的商标代理公司及其关联实体实施制裁,终止与其相关的52,000多份商标申请和注册。涉及范围广泛,卖家们苦不堪言。【风暴过后,卖家如何自救!8月21日,(武汉)亚马逊千人峰会——获取2025下半年运营合规宝典,各地亿级卖家亲授增长秘籍和避坑建议。点此报名】
01
USPTO终止超5.2万份欺诈性商标
早在2023年11月底,一则“国内服务商代理的5.3万件美国商标将被USPTO集中取消”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跨境圈。
当时,不少卖家第一时间翻查原始文件,生怕自己的商标名列其中,因为一旦被正式取消,带来的损失几乎无法估量——不仅亚马逊品牌备案会失效,其他平台也将无法继续使用这些商标,即使仍在备案中,也会被标注为“已注销”或“品牌滥用”,风险骤增。
正因如此,一些卖家在确认“中招”的那一刻,就火速撤销商标备案,避免被秋后算账。
如今,这场悬在头顶近两年的风暴终于落地——8月8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公告确认,已于8月6日对深圳XX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与多名高管作出最终制裁,直接终止超过52,000件商标的申请与注册。这些商标几乎被用于美国亚马逊平台备案,背后涉及大量中国卖家账号。
该起案件最早可追溯到2022年9月,当时USPTO首次点名13,131件涉案商标,并在2023年11月追加补充说明,2025年2月甚至发出拟重新审查注册决定的通知,但被申请人未作回应,仅有部分注册人提出异议,最终均被驳回。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终裁前的十天——7月28日,USPTO还曾发布“重新考虑注册决定”的命令,让部分卖家以为还有一线生机,然而很快便迎来“终极判决”——不再考虑,全部终止。
USPTO认定,被申请人在未取得美国律师资格的情况下,违规代理商标申请,滥用与美国执业律师的合作关系伪造电子签名,多次冒用他人名义签署文件,并提交虚假使用样本和滥用USPTO.gov账户批量操作。这些行为违反了《商标案件执业规则》及USPTO网站使用条款,构成无法补正的实质性缺陷。
最终,长达800余页的制裁令不仅详细列出被撤销的商标清单(其中680页为商标名单),也宣告这些商标在亚马逊等平台的备案同步失效,对大量依赖这些注册的中国跨境卖家造成直接冲击。
“看到名单的那一刻,脑子嗡的一声。”深圳3C卖家阿Ken至今心有余悸,“我2021年一口气买了5个商标做店铺护城河,当时图便宜,说不用我出面、包下证。结果现在5个商标全中枪。跟谁说理去?”
对于相关卖家而言,这场持续近两年的“跨境商标大清算”并非终点,而是行业合规又一个起点。它用5.2万个血淋淋的教训告诉出海人:看似“聪明”的捷径,实则可能在给未来埋雷。
02
合规至关重要
事实上,类似这类商标暴雷事件并非孤例。2024年,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也曾发布相似的重大处罚通知。
在这则处罚通知中,主要针对一家无执照知识产权机构经营者W及其机构,USPTO宣布终止约3100件专利申请程序。调查发现,该机构在注册执业律师Y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控制其USPTO账户,并盗用其签名提交了约4000份申请中的大部分(超3000份)。
根据USPTO的最终处罚决定,终止大约3100项专利的申请程序,删除所有涉及注册执业者Y律师的签名文件。
此类商标专利暴雷事件频发,核心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下的系统性欺诈和监管漏洞。在W机构案例中,非注册执业者通过技术手段(如控制邮箱、更改密码)完全架空注册律师Y的监督权限,盗用其身份提交海量低质或问题申请,利用的是USPTO审查流程中对电子签名真实性的验证滞后性。
更深层次来看,也是部分海外代理机构(尤其一些提供“超低价”服务的机构)或不良职业者,利用了跨境卖家对海外知识产权规则不熟悉、追求低成本快速获权的心理,铤而走险进行违规操作。
USPTO近年来不断加大审查力度并公布多起处罚,正是对这种乱象的回应。
然而,当商标专利暴雷事件正好切中准备下半年旺季的时间节点时,对跨境电商卖家来说,可能会导致卖家在电商平台上的品牌备案被撤销、店铺被标记为“品牌滥用”甚至列入黑名单,直接切断其旺季销售的核心渠道。
这些风险在竞争白热化、流量宝贵的旺季被无限放大,造成的销售损失和商誉损害往往是灾难性的,而且难以在当季挽回。
面对频发的商标专利暴雷事件,跨境电商卖家必须采取主动、审慎的策略自保。
业内资深操盘手对此表示:首先要进行风险自查,特别是通过涉案代理机构或近期服务价格异常低廉的机构申请过美国商标/专利的卖家,应该尽快核实自己案件的状态、签名真实性及文件完整性。
如果商标真的不幸暴雷,在确保材料真实的前提下,建议重新提交同名商标申请,择机替换旧备案,在无法挽救商标的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注册新店铺并重新进行品牌备案。
但是上述操作均耗时耗力,且USPTO的持续严查已成常态,卖家还是要提升合规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严格筛选代理机构,不能仅因低价选择服务商,应核查其USPTO注册状态及有无不良记录,以避免在旺季及未来的经营中遇到此类“灭顶之灾”。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