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指南针」
实战经验访谈录 · AI检索 · 在线问答
本文共覆盖2个出海真实案例及其实战经验,预计阅读时间5-7分钟。
- Mexico-
国内某头部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公司副总经理(ID28148861)
主要负责墨西哥区域供应链的整体布局与运营管理,包括供应链规划、物流调度及仓储管控等核心环节,所涉产品线包括车身附件、饰件等汽车零部件。同时统筹墨西哥三座工厂的项目管理,工作涵盖生产运营统筹、人事团队管理及政府关系维护等多维度事务。专家拥有10年以上汽车行业经验。

墨西哥的增值税体系相对复杂,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和境内销售业务,企业可能会遇到哪些增值税实际问题?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和潜在风险?
关于增值税,当前许多墨西哥中资企业面临的困境——前期进口时因缺乏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缴纳大量税款,后期退税却困难重重。因此,尽早完善退税机制至关重要。核心仍是进项与销项的抵扣。增值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出口环节:进口方面,若符合Emax加Stiff等优惠政策,进口物料可暂缓缴纳增值税;出口则免征增值税,由此产生退税问题。
对于退税困难的情况,后期能否解决,可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但流程耗时较长;也可能通过关系途径处理。从法律角度肯定能退给你,但钱要从政府拿,难度本身就很大。如果是找关系,我们怎么接触到那些人,其实是有些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需要和税务局关系好。其实大部分中国企业能正常退税,只是要求非常多,每一条列出来都很繁琐,不少企业最终也退成了。
周期较长,一两年都不一定能退下来。
您所在企业在墨西哥运营期间,是否因税务相关问题遭遇过高额罚单等,企业当时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我们曾遭遇两起非常严重的事件赔偿。一起赔偿金额约为1000万美元,另一起约为500万美元,分别涉及两家公司。
第一家公司的问题出在增值税(VAT)证书上。我们原本享有IMMEX的优惠政策,允许在进口环节暂缓缴纳增值税。然而在2017年,该证书因某些不合规问题被政府吊销了。但是,我们的团队仍在继续使用该证书——尽管被吊销后理论上无法在系统上操作,但墨西哥的IT系统并未完全禁止使用,申报和进货环节仍能操作。直到被税务部门稽查发现问题,我们收到了500万美元的罚单。经协商,最终降至200多万美元。
这个案例的关键在于未能及时发现证书失效并停止使用。情况有些混乱,因为中国企业有时确实不太重视这类事务,更关注生产运营和业务拓展,对整体合规性的意识和理念相对薄弱,我认为这是很大的问题。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进口关税的问题。我们因一个Email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符而被质疑。税务部门因此认定不合规,并追溯过往记录,开出了800万美元的罚单。我们起初坚信自身没有问题,认为只是该地址在Google地图上无法搜到,便被误判为虚假地址。为此我们提起法律诉讼,但一审败诉,花费数十万美元;二审再次败诉。最后我们设法联系到了墨西哥税务系统的最高负责人——相当于税务部长级别的人物进行沟通。经其介入,我们的进口资质得以恢复,罚款也获得折扣减免,此事才得以了结。
以上专家完整版实战经验访谈录,请点击此处查看或联系您的对接销售获取。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国内某知名通用机械企业,储能业务部高管(ID30247766)
主要负责欧洲、美国、日本的产品定义、品牌推广、跨境电商运营(重点亚马逊),涉及产品包括通用机械(发电机、园林工具等)、光伏储能产品、户外骑行产品等;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目标市场的分析对产品进行选型、定价、本地化等,通过线上社媒平台、当地的资源进行产品的推广、助力产品销售,海外电商平台的运营管理;专家拥有14年以上跨境电商平台搭建、运营、管理经验,可提供指导。

在美国便携式储能市场,您公司经营的产品定位是怎样的?对应的产品特性/特质有哪些?
鉴于我们进入的时机和已形成的竞争格局,我们并未采用高举高打的运营、品宣策略,而是先从产品本身入手,在性能上,我们比拼头部品牌的产品能力,同时在ID设计上,我们关注到行业现有产品,同质化严重,黑、灰、黄是主流配色,我们特意在配色上采用了白色设计,这样在众多产品中可以被客户一眼看到,增加客户关注度,同时由于我们是制造业转型自有品牌,那强大牢固的制造能力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着力在这方面不断地向客户传达认知,并给客户提供一个信念,我们是一家30年的企业,我们会一直站在客户身后,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另一方面,在基础款的销售同时,我们积极探索产品的升级,并注重研究细分市场需求,进一步做到产品应用场景的差异化,并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积极应用到自身产品,在整体性能上持续突破。
在市场推广方面,您公司在全球化产品/通用性产品和本土化产品的推广策略上是如何进行规划的?从营销投入及产出效果看主要有哪些不同?
推广方案确实存在全球通用性和本地差异性的区别我们自己在面临这个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是和而不同,通用性和差异性双管齐下的策略。
产品上市初期,我们就是市场小白,消费者对我们一无所知,这段时期,我们采用的是通用性素材与推广渠道,先完成在消费者面前的亮相,至于投入,个人经验是,此阶段不管预算大或小,尽可能分散花费,例如100W的预算,我个人更建议分给30-50个腰部&以下的KOL/KOC去做,多场景、多素材形式去做,而不是集中投给1-2个头部KOL/KOC,这样做的目的是,初期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看到、知道,这段时期不见得有立竿见影的产出回报,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就代表着有更多的潜在用户有机会选择我们
上市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根据市场不同、各市场使用需求、场景不同,做针对性的部署,例如:美国消费者的户外需求更大,日本消费者应急备灾的需求更大,欧洲消费者家庭备电的需求更大,针对这些差异选择不同的渠道和素材,才能更高效的贴近、带动本地消费者,进而带来成交转化,同时根据各地热点不同,也会做出相应策略规划。总之,推广投入不是钱多就能取胜,无论钱多钱少,都要有策略、有方向的分解预算,方可获得目标效果。
以上专家完整版实战经验访谈录,请点击此处查看或联系您的对接销售获取。
【土耳其】
通信设备出海土耳其:客户拓展策略与产品认同措施、经销商赋能与退出机制、风险识别与应对机制及市场开拓经验分享
【德国】
电池回收处理设备出海德国销售策略解析:精选细分高增长赛道、绑定集成商打造标杆项目、灵活配合坚守合规底线、粮草先行确保后劲十足
【菲律宾】
工程起重机出海菲律宾:市场特征与客户特征分析、销售策略制定、差异化竞争及经销商管理与风险规避
【巴西】
工业品出海巴西供应链管理实操经验解析:供应链调研、供应商筛选、供应链管控及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泰国】
3C数码出海泰国供应链核心事项解析:运输路线规划、本地化配送设计、大促运力维系及合规要求与应对策略
关于我们 About US
实战经验访谈录 | AI检索 | 在线问答
平台汇聚10万+海外实战专家,每月新增100+实战经验访谈录,话题覆盖企业出海八大生死环节:从选对市场、匹配出海模式、改造产品本地化,到搭建销售渠道、建立品牌售后体系,再到海外建厂落地、供应链管理优化、人才团队建设。地区覆盖亚洲、欧美、中东核心战场,辐射全球18个出海热门区域。
无论您处于哪个行业或发展阶段,我们提供全程实战经验支持,成为平台会员亦可享受在线问题解答,专家1V1深度咨询等服务。
PC端点击跳转出海指南针
(编辑:江同)
封面来源/久商鲸策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