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经验访谈录 · AI检索 · 在线问答
本文共覆盖2个出海真实案例及其实战经验,预计阅读时间5-7分钟。
- Vietnam-
国内某注塑模具生产制造企业,工厂总负责人(ID920217)
工作职责包括:客户开发及维护、客户定位与筛选、客户产能转移事宜对接、产品方案推荐、客户来访越南工厂参观接待等;同时负责越南工厂的运营管理工作,涉及工厂的排产、交付、报关、税费、运输、物流园搭建、合规等。专家拥有10年以上海外客户开发经验。
海外供应链运营的 “降本优先级” 应聚焦哪些环节?有哪些立竿见影的降本措施?
核心降本项主要包括物流、关税合规、自动化减员
核心降本环节排序
关税合规重构(潜在风险成本占比40%+):通过E31/E42特殊报关政策合理避税,强化原产地标签管理(越南本地采购率需达35%以上);
自动化减员增效:从中国转运自动化设备,平均每台注塑机减少1位直接员工,产品出错率由1%降低到0.001%。
立竿见影的降本措施
关税:建立"中越双BOM"系统,自动匹配最优关税方案(如广州J发塑料粒子从越南进口税率降为3%);
人力:推行"1中管+5越籍"班组结构,使管理成本下降30%,但不影响公司的运营。
在越南注塑模具市场,您公司在进行供应链规划前,对您所在区域进行了哪些调研?以上各方面表现如何?
在越南注塑模具市场的供应链规划中,我们重点调研了南北两大产业集聚区的交通网络与供应链稳定性。
北部河内工业区依托中越陆路通道优势,通过友谊关口岸实现模具钢原料72小时直达;南部胡志明市则利用盖梅港海运枢纽,注塑机配件从日本横滨到港周期稳定在7天内。
针对电力供应波动问题,我们在越南北部的海防省工厂配置了双回路电网+柴油发电机系统,2024年越南60年一遇的大台风停电期间保障了大客户订单的准时交付,而很多工厂仓库被浸泡,铁皮房被掀翻,我们工厂保障正常供货,同时供应链本地化率达40%,预计2025年达到60%。
仓储租金谈判中,除了单价,哪些附加条款对长期成本影响更大?有哪些本地化谈判技巧?
在越南仓储租金谈判过程中,通过免租期、装修补贴以及约定“政府征用补偿”,可以通过绑定CPI增长率、避开佛诞节、文件双轨制等方式进行谈判
关键附加条款影响
装修补贴:要求业主承担50%以上的环氧地坪施工费(越南标准约18-22美元/㎡),可节省初期投入35%;
解约条款:必须约定"政府征用补偿"(越南2025年基建加速,征用风险上升),避免突然腾退导致模具报废损失。
本地化谈判技巧
宗教因素:避开佛诞节(农历四月十五)前后谈判,此时业主让步意愿低;
文件双轨制:合同需准备越文公证版(法律效力)和中越对照版(执行依据),避免条款歧义。
以上专家完整版实战经验访谈录,请点击此处查看或联系您的对接销售获取。
- Malaysia-
国内某头部半导体制造企业,任职分公司总经理(ID43507097)
主要负责马来西亚工厂基地的建设,包括项目前期规划、获取各类合规审批资质、选址、买地租厂、搭建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体系、团队组建等全流程管理,产品线为半导体精密仪器(如:流量控制器)等。专家同时负责马来西亚分公司运营管理,非常熟悉当地政府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曾成功申请有利的税收优惠。专家拥有8年海外工作经验。
在马来西亚半导体精密仪器市场,您在计划申请免税政策时,有哪些关键技巧能分享?
该免税政策申请方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设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其首要考量因素包括投资规模,以及关键效益指标:如创造GDP、销售收入、税收、出口额等经济贡献,尤其注重本地就业岗位的创造。同时要求企业在当地开展技术转移与合作,并强调以马来西亚为生产、研发及销售的核心基地——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此外,MIDA会评估项目的科技含量,要求企业提交工艺流程说明、技术优势分析及国际竞争对手比对报告,相当于需提供简要的市场分析供政府参考。本质上,企业需充分展现项目价值才能争取更优政策条件。此类申请通常建议委托专业顾问操作,由其负责材料包装、沟通协调,包括代表企业与MIDA进行会议磋商。以本项目为例,申请过程中已召开多次视频会议并赴当地面谈。前期沟通协调工作量较大,尤其涉及税收减免事项。例如十亿级投资项目若获得马来西亚五年或十年企业所得税减免,可节省显著税务成本。因此对于大中型投资项目,聘请专业顾问协助处理极具必要性。
在马来西亚半导体精密仪器市场,本地化建厂中,从选址拿地、工厂规划、产线搬迁、原材料设备进口等落地整个流程中,您觉得一定要避坑的建议?
我认为必须避坑的关键点在于:我建议首先建立专门的海外团队。这个团队未来可转型为海外当地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技术以及前期工程建设、人力资源等部门的负责人,最好由中国派遣人员担任正职。正职部门负责人应业务精干,由中国总部管理。
其次要善于利用第三方资源。例如律师,因为马来西亚是重视法律和规则的社会,找好律师及其他第三方顾问至关重要。无论是拿地、建厂规划、环保咨询,还是其他专业顾问,最好组建外部团队。他们能随时提供支持,协助建厂并解决后期问题,包括原料设备进出口。坦率地说,物流也可以委托当地物流和报关公司,因为他们与海关等机构更熟悉,比自行处理效果更好。
第三是人员招聘问题。除中国派遣的中高层员工外,如何配置其他人员也需重视。我遇到过或听说过不少案例,一些中国企业在当地被当地人、业务伙伴甚至自己的员工坑骗。因此,一方面要找到合适人选并持续筛选,不行就立即更换;另一方面,核心中国团队必须扎根当地、深入了解情况,明白事情该如何处理,避免被当地人欺骗。如果做到这些,说实话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以上专家完整版实战经验访谈录,请点击此处查看或联系您的对接销售获取。
关于我们 About US
实战经验访谈录 | AI检索 | 在线问答
平台汇聚10万+海外实战专家,每月新增100+实战经验访谈录,话题覆盖企业出海八大生死环节:从选对市场、匹配出海模式、改造产品本地化,到搭建销售渠道、建立品牌售后体系,再到海外建厂落地、供应链管理优化、人才团队建设。地区覆盖亚洲、欧美、中东核心战场,辐射全球18个出海热门区域。
无论您处于哪个行业或发展阶段,我们提供全程实战经验支持,成为平台会员亦可享受在线问题解答,专家1V1深度咨询等服务。
PC端点击跳转出海指南针
(编辑:江同)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久商鲸策)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