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京东行不行了?

在电商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热潮中,京东虽身为昔日的“三巨头”之一,却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相对低调

在电商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热潮中,京东虽身为昔日的“三巨头”之一,却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相对低调。各大电商巨擘纷纷扬帆出海之际,京东的海外影响力并未同步提升,尤其在C端消费市场尚未树立起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早在2014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立下国际化决心,视其为关乎京东存亡的关键决策,由此开启了京东的海外征途。初期,京东先是推出了面向全球用户的JOYBUY俄文站,继而在印尼联手当地知名投资公司设立了京东印尼站(JD.ID)。然而,2016年俄罗斯业务受挫,团队骨干离散,京东的出海之路初启便遭受波折。

面对困境,刘强东果断进行组织调整,将沈皓瑜调任国际业务总裁,后续更是重组战略部署,由郑孝明执掌京东集团的国际板块。此后,京东在海外的动作加速,不仅推出“京东售全球”业务,还投资了印尼电商Tokopedia、越南电商平台Tiki,并与泰国零售商Central Group合作创立JD Central。

尽管一度呈现出扩张之势,但京东海外业务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2019年,京东国际业务因业绩欠佳遭到内部批评,人事方面也有所调整,孙世珉被任命为京东东南亚总裁。至2020年,刘强东再次强调全球化愿景,希望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并委派老将闫小兵负责国际业务部。遗憾的是,这一系列举措并未迅速带来显著成效。

2021年底,京东对其跨境电商B2C平台JOYBUY进行业务转型,关闭了部分海外站点,闫小兵则因个人原因卸任,由陈冠翰接棒。2023年初,京东印尼站和泰国站相继宣布停止服务,标志着京东在短期内连续收缩并关闭多项海外电商业务,仅剩国际物流业务在海外运行。

京东海外业务之所以屡遭挫折,根源在于其自营电商模式在海外市场的适应性问题。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营模式,即自行采购商品并通过自家平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以此确保商品品质、库存控制及高效配送服务。然而,这种模式在海外市场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海外消费者对京东的认知度较低,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构建品牌影响力;并且,自营模式下的供应链难以迅速复制到国外,导致物流效率降低,与本土电商的竞争中难以凸显优势。

相反,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竞争对手依靠平台模式,整合中国众多厂商资源,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京东虽然也开始逐渐开放第三方卖家入驻,但相比竞品而言,商品丰富度和价格竞争力依然受限。

总体来看,京东的海外探索并非坦途,但也不乏逆转契机。尤其在中国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基础上,找准时机重新定位并调整出海策略,京东仍有希望在未来国际电商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来源:跨境小A)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跨境小A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