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很多跨境电商卖家都选择买单出口,就是直接把货物交给货代公司,然后直接把店铺公司款通过第三方收款平台直接回到个人账户,这样操作虽然方便省事,且不用缴税,但这其中却藏着非常大的风险,特别是这两年国家也在大力追查买单出口等违法行为,货代公司频频爆出被查,更是加剧了买单出口的风险。那么,跨境电商买单出口到底有哪些风险呢?
什么是“买单出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买单出口?买单出口,简单来说,是指那些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通过借用或购买其他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的出口单证及手续,来进行出口贸易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实质上是一种伪造或买卖通关单证的违法行为,涉及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关单、报关单、报关委托书、装箱单、商业发票、外销合同、报检委托书、存仓委托书等。买单出口之所以存在,往往是因为这些没有出口权的单位或个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监管,或者因为他们的产品退税率低、货值小,认为通过正规途径出口过于繁琐或成本高昂。然而,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还极易导致骗税、逃税和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案件的发生,进而严重影响国家出口业务的健康发展。从法律角度来看,买单出口是明确被禁止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从事买单出口的企业和个人,一旦被发现并查处,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由于买单出口过程中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违规行为,因此其出口货物的质量和结汇风险也难以得到保障,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出口企业的信誉,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买单出口不是代理出口
买单出口:以"逃税、逃费、逃汇、逃证"为目的,通过伪造或购买其它进出口公司的通关单证, 并以该公司的名义进行外贸出口的行为。买卖的通关单证包括通关单、报关单、报关委托书、装箱单、商业发票、外销合同、报检委托书、存仓委托书等通关单证。非法买卖通关单证极易导致骗税、逃税和非法买卖外汇、逃汇、逃证、逃费等违法案件的发生,进而严重影响国家出口业务的健康发展。代理出口:是"自营出口"的对称。出口企业接受其他企业的委托代为办理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代理出口必须事先签订代理出口协议。受托企业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代为报关出口,代为办理外汇结算等服务,受托企业只向委托企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不负担出口产品的盈亏。总结来看,买单出口与代理出口主要有四点的区别:1、买单出口是违法违规的,而代理出口是合法合规的。 2、买单出口是通过货代把商品发出去,是以他人公司的名义报关出口,货物通关完成之后,企业要自行解决资金回流国内的问题,而代理出口是与外贸代理公司签订代理协议,外贸代理企业不仅要解决货物通关的问题,还要解决收费以及完税的问题。 3、买单出口的收入只能回到个人账户,但是代理出口的收入是可以合规的回到公司的公账。 4、买单出口不可以退税,而代理出口是可以由代理企业完成正规的退税或者是免税,没有后顾之忧!
买单出口有哪些税务风险?
跨境电商企业买单出口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税分红。增值税风险:国家税务规定,跨境出口企业只要合规报关出口,增值税是可以退税或免税。买单出口的卖家,由于没有出口报关记录,一旦被税务局稽查,只能被判定为内销,内销则需要补交增值税。小规模企业还好,增值税税负只有1%,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是13%,如果税务局查到企业经营连续12个月累计经营超过500万,则会判定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补交增值税的话,就是按13%的税负补交。1000万的销售额,补交增值税为130万,这个补税力度是非常大的。企业所得税风险:买单出口的跨境卖家,一般都不拿进项发票,所以税务局在核算企业所得税时,按一个核定比例来进行核定,根据经营收入*核定比例,即得出最终的核算利润,比如,跨境电商企业销售额是1000万,税务局按5%的核定比例来核定,核算出来的利润就是50万,然后再根据小微企业税务优惠政策,需要缴纳的所得税2.5万。分红个税风险:跨境电商买单出口,店铺资金这块都直接收到个人账户,一旦被查到,即已被视为分红。股东分红是需要缴纳20%的个税,根据上述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如果利润为50万,则需要缴纳10万的分红个税,这块的税负是非常高。其他的风险:主要包括滞纳金、罚款等,税务罚款的标准是0.5-5倍,一般最低是按0.5倍罚款。滞纳金的话,则按年利息18%来算,如果跨境电商被倒查3-5年,光滞纳金都是一笔不小的金额。所以,跨境电商企业一定要注意,买单出口所带来的税务风险非常大,一旦被稽查,绝对让您一夜回到解放前。
了解更多跨境电商财税合规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了解!
(来源:范老师聊跨境财税)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