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在社交媒体时代的Z世代,越来越难对那些过度修饰、刻意摆拍的广告内容产生共鸣。
如果一个品牌不再试图“讨好”,“放弃变酷”,转而拥抱“尴尬、笨拙、情绪化”的日常,会发生什么?
美国老牌背包品牌JanSport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但又极具启发意义的答案。
图片来源:Jansport
从“做旧”到“做真”:JanSport 的反向操作
JanSport创立于1967年,由三位登山爱好者共同创办。
图片来源:oregonphotos
他们创业的初衷只是为了“逃避找工作”,于是设计出一款结实又实用的背包。由于其优越的耐用性和简约设计,JanSport很快在户外圈和大学校园中流行开来,逐步成为美国家庭、学生、旅行者的“必备好物”。几十年来,JanSport以其“耐用、实在、值得信赖”的品牌印象深植人心,也成为美国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品牌再经典,也终究面临代际更替。进入Z世代主导消费的时代,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功能导向”的产品宣传,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品牌是否真的“理解我”。根据调研,JanSport发现,78% 的 Z 世代更愿意分享带有幽默感的广告,67% 更偏爱真实内容。如果继续以“传统怀旧”的方式营销,将被新一代用户边缘化。
于是,品牌在2024年推出一项名为 “Always With You(始终相伴)” 的全新品牌营销活动。这一活动并不是硬核宣传产品卖点,而是通过一系列带有情绪张力与社交感的短视频,重新定义“背包”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它不仅装东西,更承载情绪,是一个“默默陪你走过每个尴尬瞬间的朋友”。
图片来源:Jansport
营销内容升级:从“你身边的背包”到“自己会唱歌的背包”
“Always With You”系列最初以一组充满“尴尬幽默”的视频形式切入社交平台,成功打破品牌原有的中规中矩形象。
第一季广告的主角是学生,他们用冷峻的语调、机械感的配乐,演唱着关于自己和背包日常相处的原创广告小调(jingles)。比如独自在厕所里坐着时、分手后崩溃大哭时、匆忙穿梭在走廊时,背包始终静静地陪伴着——不喧哗、不插手,却从不缺席。
图片来源:Jansport
图片来源:Jansport
这些内容之所以打动人心,不只是因为它荒诞有趣,更是因为它真实得几乎“令人羞耻”,像极了Z世代日常在社交媒体上自我表达的方式。它不酷、不完美,甚至有些“反广告”,但就是因此在TikTok上获得了极高的互动与讨论。
图片来源:Jansport
而今年,JanSport把镜头焦点推向背包本身:在15到30秒的短视频中,背包们唱歌、跳舞、恋爱、腐烂、崩溃,被装满各种物品——它们不再是沉默的道具,而是有性格、有情绪的存在,见证每一个青春混乱时刻。
图片来源:Jansport
JanSport放弃了单一“产品展示”的套路,让每一个背包像一个性格分明的朋友,有自己的节奏、情绪和叙述方式。
这些短片并未使用任何CGI或AI技术,而是坚持使用自制特效、木偶操作和复古风剪辑,演员也多为非专业素人,演唱带点跑调,风格朋克又自嘲,极具“反精致感”。正是这种“笨拙感”赋予了内容一种熟悉又真实的质地,看起来就像用户在TikTok或YouTube Shorts上刷到的内容一样——不是被精准打磨出来的广告,而是能让人共鸣的“情绪片段”。
像用户一样创作内容,让品牌实现互动与转化的双增长
JanSport在此次营销中的关键策略,是采用“平台原生内容驱动”的方式进行传播。
品牌明确采用“TikTok-first”策略,意味着所有内容的创意起点和形式风格,都以TikTok生态为出发点:节奏短促、剪辑流畅、视觉轻松、语言随性——从策划到落地都高度平台原生化。这种从用户视角出发的表达方式,让JanSport的广告不像“广告”,反而更像一个出现在你首页的真实创作者。
图片来源:Jansport
这一内容驱动型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4年视频上线首月,JanSport在TikTok平台的流量同比增长65%,互动量增长385%,用户购买意愿提升71%。
今年第二季视频正式上线后,相关数据再次刷新纪录:视频观看时长明显延长,互动频率显著上升,用户反馈持续积极,YouTube平台的参与表现也在同步增长。
根据Coresight的研究,2025年美国返校季总消费预计攀升至330亿美元,但超过三分之二消费者指出通胀将压缩支出预算,但JanSport却逆势增长,展现出极强的内容转化能力。这再次印证了一个核心判断:品牌越是以“用户能听懂的方式”表达自己,就越有可能赢得真正的销量转化。
总结
JanSport的“Always With You”创意,用“反完美”的表达方式告诉我们:广告越不刻意、越真实,年轻人反而越愿意靠近。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碎片,虽不宏大,却足够真实。在这个充斥着光鲜内容的刷屏时代,JanSport 大胆低语了一句:“做自己,也可以。”Z世代没有划走,而是点了个赞。
对于正在筹备返校季的品牌而言,真正打动年轻消费者的,不再是单纯强调价格优惠或产品功能的“硬输出”,而是能否在内容中建立起情感认同与文化共鸣。
在注意力极度稀缺的社交媒体环境中,品牌首先要让用户记住的它的语气、态度与存在感。那些更懂如何用平台语言与年轻人对话、敢于展现真实一面的品牌,正在赢得更多长效关注和自发传播的机会。
(来源: Bakers出海观察员)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