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青岛软件园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到把智能灯具卖进200多个国家与地区。
它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本土小厂”到“全球品牌”的跃迁,这个品牌就是Yeelight,来自于青岛易来智能科技公司。
创始人姜兆宁最初的融资故事颇具戏剧性:2013年带着产品Demo远赴硅谷,本打算碰碰运气,却在HAX加速器拿到第一笔12.5万美元——这笔钱不仅救活了项目,也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全球市场”这四个字的含金量。
图片来源:微博
2014年,Yeelight获得了小米、顺为的100万美元A轮融资,正式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中的一员。随后,又获得了来自各个巨头的3亿元融资。
而截至2023年,其海外营收已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更以10亿元销售额跻身智能照明第一梯队。
图片来源:Yeelight
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为150.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23.5亿美元,2023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2.1%。
图片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
作为小米生态链中唯一的智能照明品牌,Yeelight 自 2018 年启动海外战略后,仅用两年时间便实现海外年营收破亿。
初期其出海选择印度市场,原因很现实,当时小米在印度已构建成熟渠道,Yeelight 可借小米供应链、物流、品牌信任快速铺货,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然而印度市场很快暴露出两大痛点:客单价被压到极低,利润稀薄;物流与关税波动大,导致库存风险居高不下。且本土品牌(如 Havells)和中国白牌极致性价比内卷。
而根据Nox聚星平台的数据显示,Yeelight现在受众版图主要以美英加等发达国家为主,这是因为北美、欧洲是智能照明利润高地,亚太(除日本 / 澳新外)仍处低价竞争阶段。
图片来源:Nox聚星
可以说Yeelight完成了从「性价比突围」到「品牌化破局」的战略升级。
除此之外,Yeelight还调整策略,在亚马逊、沃尔玛等主流电商平台建立独立销售渠道,并通过自建独立站强化品牌自主性。
图片来源:Yeelight
截至目前,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 8000 万件,日均活跃设备数突破 1000 万台,全球用户数量也突破了3000万大关。
产品力之外,Yeelight真正让海外用户“看得见”的,是一场基于网红营销的长线渗透。
或许许多人会疑问,灯具低频、客单价又高,靠网红带货能起量吗?
事实证明完全行得通,Yeelight通过网红营销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根据Nox聚星平台的数据显示,其带货视频多达4k+,而这些视频为品牌创造了5800万+曝光!
图片来源:Nox聚星
Yeelight作为智能照明品牌,核心目标人群是 “科技爱好者 + 年轻消费群体”。
其深谙喜欢酷炫灯光的年轻目标用户大多集中在TikTok,因此深耕TikTok,与大量电子产品、游戏、科学技术类中小微网红合作。
图片来源:Nox聚星
这类网红的粉丝覆盖电竞玩家、桌面改造爱好者,对智能硬件天然敏感,关注 “产品测评、技术解析”,与 Yeelight “智能科技” 的产品属性高度契合;
同时他们对 “灯光氛围塑造” 有强需求(如电竞房 RGB 联动、桌面光效设计),是智能照明的高频用户。
除此之外,Yeelight 还在TikTok发起了「灯光秀挑战」等病毒式营销活动。品牌通过展示智能灯光随音乐节奏变化的视觉效果,吸引无数用户点赞互动。
图片来源:TikTok
这些挑战赛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用户自发性的分享UGC内容,同时增强了品牌的可信度和亲和力,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Yeelight 构建的「社媒引流 - 独立站转化 - 私域沉淀」链路堪称行业范本。
其通过独立站折扣活动获取用户邮箱,结合 EDM自动化推送实现精准触达。
图片来源:Yeelight
Yeelight还将用户划分为增量、半存量、存量三级:针对增量用户推送品牌故事与产品亮点,对半存量用户设计限时折扣与试用邀请,对存量用户则通过 APP 内个性化照明场景推荐促进复购。
此外,Yeelight 还依托 Facebook 群组深耕用户关系,把促销券和会员专属活动直接发到社群,让客户边聊天边把兴趣转成了下单。
当“中国制造”不再只是成本优势,而是技术、内容、营销与运营的综合输出,青岛那盏小小的智能灯便照亮了更远的航线。
Yeelight 的实践证明:中国品牌出海已从「低价倾销」转向「技术 + 营销」双轮驱动。其通过品牌化破局、网红营销破圈、数据运营提效的模式,为更多中国智造品牌提供了可复制的全球化路径。
(来源:网红营销克里塞)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