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5年以来,在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争端下,中国卖家的跨境电商生意也历经多次波折,除了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之外,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开展的各项调查也给跨境卖家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近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一项“行动”,令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惨遭平台下架。【10月22日上海跨境峰会,知名经济学者薛兆丰将解读国际形势与跨境发展方向,更有安克创新CMO等大咖支招跨境新玩法,点此报名】
01
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下架
路透社报道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办公室发布公告称,作为FCC打击行动的一部分,美国主要在线零售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被禁售的中国电子产品。
在此次下架过程中,美国主流电商平台亚马逊、eBay、沃尔玛等已经主动下架了涵盖家用安全摄像头、智能手表等中国卖家销售的消费级电子产品。另外,卡尔还表示,被下架的中国电子产品要么在美国的禁售设备清单上,要么未经该机构授权,而且此后FCC还将对电商平台实施监管,以防止“违禁品”再次上架。
据悉,本次FCC的“行动”,矛头直指华为、中兴、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等中国知名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美销售的相关产品均受到了影响。
卡尔表示:“FCC称此次行动是基于美国国家安全考量,这些中国电子产品可能会监视美国人、破坏通信网络,并以其他方式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欲加之罪”本就无理,中国企业却要为此承担如此高额的损失。此番产品下架,目前仅是中国头部企业受到了影响,雨果跨境在亚马逊美国站搜索“摄像头”、“智能手表”等关键词发现,依然有不少中国卖家售卖的产品在列,目前并未被下架。
外媒报道称,此次被下架的商品众多,涉及到的大类包括视频监控类,如摄像头、Wi-Fi安全摄像机、门铃摄像机等;具有通讯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儿童定位手表等;网络设备,如无线路由器;小型家电,如智能门锁、对讲设备等。
不过,FCC本次的“打击行动”会持续多久、波及范围有多广,目前还尚未可知,但从当下的力度来看,后续或许也会波及到销售相关品类的其他中国卖家。
02
下架危机未消,卖家需警惕!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美国政府持续加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审查,从TikTok禁令到芯片出口管制,再到FCC对电子设备产品的封禁,形成了系统性的“技术围堵”,已让不少主做美国市场的跨境卖家们损失惨重。
特别是这次所谓的“清洁购物车行动”,直接通过电商平台切断产品流通路径的做法不仅会使大量依赖平台销售的中小3C电子产品卖家成为该“政策”下的受害者,且因合规模糊性高,平台执行标准不透明,这类卖家还将承担难以预判的未来风险,尤其是对中国跨境卖家来说,其影响和冲击更为深刻。
据Marketplace Pulse与多家行业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卖家目前在亚马逊美国站的活跃卖家中占比已超过50%,首次在全球最大电商市场实现“数量主导”。
在电子产品这一核心品类中,中国卖家的渗透率更高,约占该类目卖家的65%以上,涵盖从智能穿戴、安防设备到物联网家电等多个子类目。这也意味着此次“清洁购物车行动”直接触及了中国卖家在亚马逊最具优势的品类,也对其整体营收构成了实质性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FCC目前并未直接封禁所有中国制造电子产品,而是聚焦于“通信功能+敏感厂商”组合的设备,使得部分中国品牌的相关产品暂未受到波及,但未来仍存在政策风险。
有销售上述类目及产品的卖家,近期需特别提防在美国电商平台的产品是否被下架,如遭下架,卖家要进行及时调整,比如将受影响的产品及时分布到东南亚或欧洲市场销售,从而减少相关损失。
目前来看,“清洁购物车行动”不仅是一次政策冲击,或许也将是一场行业洗牌。
从市场布局角度,美国市场虽大,但并非唯一。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对中国电子产品接受度高,政策壁垒低,且均在快速增长阶段,都值得重点布局,适合中国卖家“再出海”。
对于广大跨境卖家而言,在当下美国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下,为确保跨境电商生意长久运营,要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将目光投向那些不受美国政策影响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区域、拉丁美洲和非洲,构建更加分散和有韧性的全球销售网络,将成为往后生存的关键策略。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