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跨境电商的浪潮中,物流效率和体验成了决定品牌出海成败的关键。作为菜鸟跨境物流业务的负责人,熊伟最近向雨果跨境分享了菜鸟如何在这片蓝海中布局深耕,逐渐成为出海企业的"护航者"。
从"幕后"到"台前":坚定走向全球化
"在菜鸟工作8年了,从战略规划到出海业务,感觉我们一直在顺应大势而动。"熊伟回忆道。他坦言,去年下半年起,菜鸟的战略方向越来越明确:全球化和科技驱动是两大核心。而全球化,早已是刻进基因的选择。
"疫情前,我们就开始布局跨境电商物流的核心基建,比如关键航线和eHub枢纽。"熊伟说。疫情期间,业务反而逆势增长。他观察到,无论是中国出海平台还是海外巨头,对稳定高效的全球化物流网络需求反而更强烈。
这种坚持也带来了市场的积极回应。"战略聚焦后,原本观望的合作伙伴热情超预期。"熊伟透露,如今几乎所有知名的中国出海平台和海外平台都与菜鸟建立了合作,不少快速发展的平台更升级为战略伙伴。菜鸟正从服务阿里体系,大步迈向更广阔的外部市场,成为一个真正市场化、全球化的物流科技企业。
深度合作案例:从技术"浅尝"到全链路"深耕"
当被问及合作如何深化时,熊伟举了两个生动例子:海外平台"牵手"记:一家市值千万美金的海外区域龙头,与菜鸟的合作始于七八年前的"技术交流"。"他们当时就看重菜鸟在物流科技上的领先性。"熊伟说。随着该平台转向"本地+跨境"混合模式,对接中国供应链的需求激增,双方合作迅速升级。现在,菜鸟为其提供覆盖整个区域的跨境物流解决方案,并探索AI驱动的创新技术应用。"我们很高兴能成为他们接入中国供应链、服务海外消费者的'全方位基础设施'。"
中国潮玩"出海路":面对如潮玩等知名品牌的多样化需求,菜鸟展现了强大的"陪伴"能力。"他们需要B2B履约海外门店,也需要从中国主站直发全球的长尾SKU订单。"熊伟解释,菜鸟的价值在于提前布局的海外基建,能快速响应增长。同时,品牌出海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高效清关等痛点,正是菜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
"五日达"背后的硬实力:时效、成本与服务三角平衡
如此之多,各种类型的出海企业能不断与菜鸟的产品“融通”,特别是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商家而言,"全球五日达"解决了他们无法直接备货海外的困扰,这也成为了菜鸟跨境物流的王牌。
为此,熊伟也向我们揭秘了背后支撑的体系。首先,规模效应是基石。"物流是高度网络化、规模化的业务。体量越大,效率越高,成本和时效越优。"他分享了一个产品演进:从五年前主打"2美金20日达",到如今"5美金10日达"占70%,"10美金5日达"占20%-30%,市场对更快时效的需求和接受度显著提升。其次,重资产长期投入、香港、列日、吉隆坡等核心eHub枢纽,都是按"几十年规划"部署的。熊伟直言,选择在关键节点深度自控(如首公里揽收、核心eHub、部分航空干线包机、九国自建尾程配送),是为了保障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优化能力。今年完成与4PX的整合,更强化了跨境和海外供应链能力。"这不是轻资产的'货代'模式,而是为了给客户提供超越市场既有水平的确定性和优质服务。"同时,科技深度赋能。利用AI进行包裹安检、品牌识别,优化跨境清关卡点,显著提升时效与安全性。应对全球物流网络节点多、波动大的挑战(牛鞭效应),运用AI进行单量预测、网络优化、资源调配,提升整体效率。智慧合单等创新方案,有效优化了包裹路径和成本。同时开发面向商家的智能助手,优化服务、下单和异常处理体验。
雨果跨境了解到,虽然电商仍是菜鸟全球化业务的主力军(占比超半数且持续增长),但熊伟敏锐捕捉到新趋势,伴随商家和平台加速出海,以及全球供应链布局深化,B2B业务增长显著。菜鸟的"全球链"和物流科技业务中,服务线下门店、供应链数字化改造的B2B占比已很高,尤其在汽配、快消、潮玩等行业。
"全球快递"和"海外本地快递"主打电商,"全球链"与"物流科技"则拥抱线上线下融合的B2B。熊伟认为,非电商业务的增长潜力巨大,其模式虽非爆发式,但合作一旦建立,往往能像"滚雪球"般深化扩展。
据悉,从推"十日达"到"五日达",再到探索"五个自然日",菜鸟持续向"全球72小时达"愿景迈进。访谈尾声,熊伟分享了近期拉美之行的感悟。在巴西,五年前布局的机场货站已颇具规模。"这印证了长期投入的价值。海外有些事,在中国一年能成,在那里可能要五年。但今天不布局,五年后依然没变化;今天布局下去,变化迟早会来。"他笃信,菜鸟所构建的这张高效、高性价比的全球物流网络,是支撑下一代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菜鸟的目标,是成为这个激动人心的全球化时代里,中国乃至全球商家和平台最可信赖的物流伙伴。
(编辑:江同)
(来源:菜鸟海外仓)
本文作者对该作品拥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益。未经许可同意,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内容。转载请联系本文观察员,违规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