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算是一个多事之秋。
前三季度,一波接着一波的倒闭、退市、终止上市潮席卷而来,从老牌外贸工厂到曾经风光无限的上市跨境电商大卖,都没能完全躲过这场寒流。
这不仅仅是几个企业的经营失败,更像是一场行业性的深度洗牌,背后折射出的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和中国制造业转型阵痛的叠加效应。
说到倒闭和退市的原因,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外部环境的巨变,特别是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急剧转向。特朗普政府重新上台后,关税大棒挥得那叫一个狠,从3月份开始层层加码,这对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的传统制造出口企业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不过外因只是催化剂,内因才是决定性的。再仔细看看这些倒下的企业,虽然产品各异,但业务模式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01、 集中在技术门槛低的行业
它们大多集中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比如小型家电、服装、***、照明工具等,这些类目做起来容易,谁都能进来掺和一脚,结果就是大家拼到最后往往只能靠价格战,利润薄得像张纸。
永生电器做了几十年电吹风、电茶壶,择尚科技卖快时尚女装,东昂科技聚焦移动照明,基本都是靠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打天下。这种模式在经济好的时候还行得通,一旦外部环境风吹草动,就容易出问题。
02、 “单腿走路”依赖症
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上,这些企业也普遍表现出 “单腿走路”的依赖症。
要么是市场高度集中,最典型的就是疯狂依赖北美市场。首先看晨北科技,其北美市场营收占到公司总营收的73.6%,美国关税政策一风吹草动,它就得抖三抖。
要么是渠道高度依赖第三方平台,比如有棵树曾经在亚马逊开了超过900个店铺,平台规则一变,封号潮一来,瞬间血流成河。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在市场平稳期或许能带来效率,但在全球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敞口。
03、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满足OEM或ODM模式
这些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溢价,长期满足于代工(OEM)或贴牌(ODM)模式,就像东昂科技,严重依赖给欧美工具巨头代工,前三大客户就能吃掉它八成以上的销售额。所以说,如果自己没有强大的品牌,一旦客户移情别恋或者调整策略,业绩说崩就崩。
择尚科技旗下的CHOIES独立站,曾经也算和Zaful齐名,号称“华东版SHEIN”,但在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响应速度上逐渐落后,最后只能靠疯狂买流量维持,营销费用一度占到营收的67.98%。流量成本这几年涨了47%,转化率却在下滑,这种模式怎么可能持续?
04、铺货模式陷阱
这一弊端在有棵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巅峰时期上百万个SKU,900多个亚马逊店铺,看起来风光无限,实则虚胖。库存周转天数高达151天以上,意味着资金全被压在库存里,现金流极其脆弱。亚马逊封号潮一来,284个店铺瞬间关闭,超1亿资金被冻结,直接就喘不过气了。这种粗放式的扩张,只顾着上新品、开店铺,忽略了精细化的运营和品牌价值的积累,迟早要出问题。
05、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僵化的供应链
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点。特别是在深圳这样的传统制造业高地,厂房租金、人工成本年年看涨。迅达电器、永生电器这样的老牌港资大厂,员工动辄上千人,养活这样一个庞大体系的成本是巨大的。
当订单萎缩、利润不再时,这座大山就能直接把企业压垮。相比之下,ASMPT关闭深圳半导体工厂,选择将产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惠州或东南亚,每年能省下1.15亿元,虽然无情,但却反映了全球供应链成本优化背景下的一种残酷现实。
06、 结语
所以,2025年这场跨境电商行业的倒闭潮,表面上看是关税和政策导致,深层次看,其实是过去那种依赖低成本、低价格、铺货量、轻研发的野蛮生长模式走到了尽头。
这场寒冬无疑给所有外贸和跨境电商企业敲响了警钟。下一个阶段,活下去并且能活得好的企业,一定是那些能真正沉下心来做产品、做品牌、做技术,并且能灵活应对全球市场风险的企业。
【跨境卖家经营严峻,如何在旺季实现稳步增长?10月23日,亚马逊卖家增长与创新大会(广州),官方经理&行业大卖齐聚帮助备战旺季!点此报名】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