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位亚马逊卖家来说,“让产品冲进搜索结果前三页,甚至稳稳占据首页”都是绕不开的核心目标,毕竟自然排名的提升需要长期积累权重,而亚马逊官方数据早已点明:70%的用户会在首页完成成交,50%的订单直接来自前3-4位的商品。想要快速突破流量瓶颈,“关键词卡位”是一个高效解法。
今天就为大家拆解一下亚马逊搜索页的核心广告位价值,分享适配“新品破零、旺季守位、竞品截流”的卡位新策略,还会详解“SP/SB双渠道卡位实操”,帮你精准抢占前排曝光,轻松实现流量翻倍!
亚马逊搜索结果页的排名分为“自然排位”(靠产品权重获取)和“广告排位”(靠广告干预获取)。其中,广告排位主要来自商品推广广告(SP) 和品牌推广广告(SB) ,5类带“Sponsored”标识的广告位,各有适配场景,是卡位的核心目标:
(图源:优麦云)
此前我们分享过基础SP广告卡位技巧,今天重点拆解更适配多场景的卡位操作 —— 通过“精准策略+智能调整”,既支持SP广告单品推广,也能实现SB广告品牌卡位(行业独家) ,覆盖更多流量入口。
具体操作步骤:
1. 工具准备:安装插件
首次使用关键词卡位,需安装优麦云插件(用于实时抓取排名数据,确保卡位准确性),注意要安装在亚马逊前台搜索页的浏览器,推荐谷歌。插件安装后,需配置“目标市场邮编”(如美国站选90001,匹配当地搜索结果)。
(图源:优麦云)
2. 选择卡位类型:匹配产品阶段需求
- 选“SP卡位”:适合单品推广(如新品试错、爆品冲量),聚焦单个ASIN的流量获取;
- 选“SB卡位”:适合品牌推广(如多品联动、品牌曝光),覆盖品牌下多个ASIN的整体流量。
(图源:优麦云)
3. 配置精细化卡位策略:避免盲目加价
策略是卡位的核心,需结合产品阶段、预算、竞品情况灵活设置,关键维度如下:
1)卡位位置:新品建议选“第2页1-5位”(低成本试错,避免首页高竞争);爆品可锁定“第1页1-4位”(抢占核心流量);预算有限可选“页中SP广告位”(平衡成本与转化)。
2)卡位时间:参考目标市场活跃时段(如北美站当地白天=北京时间20:00-次日4:00),或通过优麦云【竞品监控】查看竞品高频卡位时段,优先覆盖“高转化时段”(如周末上午)。
3)竞价规则:每次加价控制在$0.2-$0.5(避免单次加价过猛导致成本失控);最高竞价建议设为“产品毛利率的30%”(如毛利率50%,最高竞价不超过$1.5);若连续2次卡位成功,可设置“自动降价$0.1”(用最低成本守位)。
4)失败应对:首次卡位失败时,开启“直接调整至上次成功竞价值”(减少试错时间);若连续2次失败,暂停策略并分析竞品竞价(避免无效消耗)。
(图源:优麦云)
4. 绑定关键词并启动:聚焦精准流量
选择“手动精准匹配”的关键词(避免泛流量拉低转化,如“foldable sand toys”而非“sand toys”),将配置好的策略绑定至目标关键词,最后设置“抓取频次”(建议每30分钟一次,平衡数据实时性与系统资源),系统将自动按策略执行卡位。
绑定手动精准关键词:
(图源:优麦云)
设置抓取频次和邮编:
(图源:优麦云)
除了直接卡位进首页或前三页,我们还可以通过“关键词卡位”,实现:
- 定位表现好的广告位,进行选择性投放
- 以最优竞价占据广告位,让钱花在刀刃上
- 预估竞争对手的广告打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 定位表现好的广告位,进行选择性投放
关键词卡位过程中,我们可以明确知道该位置下,广告的表现与商品出单情况。通过分析关键词卡位记录及其表现,找出前三页中最优的广告位,进行选择性卡位投放,以提高广告产出。
步骤一:进入【卡位记录】页面,确认卡位结果及时间,如:卡位是否成功,什么时候卡位成功,是否一直卡位成功。
(图源:优麦云)
步骤二:进入【投放-关键词】找到该卡位关键词,选择【历史表现 - 分时趋势】数据,分析该关键词在卡位期间的不同时间段的表现,如:曝光、点击、出单、转化等变化,即可判断卡位效果如何,该广告位是否值得一直投入,进而找出表现好的广告位。
(图源:优麦云)
如果最后分析得出,该广告位的表现效果不好,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原因,看是因为商品标题、图片、价格等影响转化,还是竞品竞争力较强,吸引走了流量,方便我们做进一步优化。
2. 以最优竞价占据目标广告位
关键词卡位是通过逐步提升竞价的方式来卡位置,卡位竞价可以动态调整,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竞价与排名位置的广告表现,来调整降价比例,或者直接调整竞价,以尽可能低的竞价守住位置。
步骤一:通过卡位记录,找出卡位成功的竞价;
(图源:优麦云)
步骤二:结合【分时趋势】数据,对比卡位前的竞价和广告表现,判断是否可以采取降价来稳定位置;
(图源:优麦云)
如果卡位一直成功,我们就可以选择适当降价,以尽可能低的竞价来跑广告,来减少花费,提高投入产出。
(图源:优麦云)
3. 预估竞争对手的广告打法
除了自身的关键词广告表现分析,我们还可以预估竞争对手的广告策略,看他们是如何推同样的关键词,通过预估竞争对手的打法,来参考调整自己的广告策略。
步骤一:通过【近30天,进过前3页的商品】数据,查看目标关键词下,竞品进入前三页的次数及占比,分析其广告投放的位置情况。
(图源:优麦云)
步骤二:结合【排名趋势】数据,分析不同时间节点下,关键词搜索结果前3页的所有商品详情,找出竞品关键词排名位置,及该位置的竞价,分析判断竞品的广告投放策略。
(图源:优麦云)
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析出,竞品是只想保持某个位置的投放,还是首页其他竞品的竞争力强大,竞争不过,避其锋芒,去其他位置,或者是在竞争首页黄金位,霸占首页流量,更或是与竞品正面刚,直接打到其旁边位置,竞争流量单量等等。
关键词卡位的核心不是“盲目抢高位”,而是“精准匹配需求+动态调整策略”。用好工具、找对方法,你的产品也能稳稳占据前三页,实现流量与转化的双重增长!
(编辑:江同)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优麦云)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