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全球经济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疲软态势尽显。货物需求持续下滑,行业竞争加剧,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将货代行业推入了一场场残酷的“生存考验”。
此前,东莞*物流因客户拖欠货款导致资金链断裂,宣布全员解散并停业;深圳**拉美供应链背负巨额债务也无奈宣布停业。如今,拥有34年历史的行业巨头*洋国际物流集团,也因资金链断裂在5月1日正式宣布停业。它的倒下,不仅让无数客户和供应商措手不及,也给整个跨境物流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关税政策再次调整,亚马逊卖家备战Prime Day该如何调整定价策略和物流方案?5月15日亚马逊全球机遇千人峰会论坛·杭州站,神秘大卖现场剖析最新关税政策和经验,解锁关税动荡下的海外爆单秘籍。点击报名】
01
老牌货代宣布停业
近日,*洋国际物流集团宣布破产,这一消息瞬间在跨境物流圈引发了“地震”。*洋国际物流曾是跨境物流行业的“老大哥”,有着34年的历史,曾是香港和华南地区最具规模与实力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物流公司之一,拥有21家分公司,运营55艘船舶,业务涵盖集装箱运输、船舶代理等多种服务。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巨头”,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令人唏嘘不已。
据了解,现在公司已经拖欠不少供应商和客户的款项,包括押柜押金、运费等。小红书上,不少卖家纷纷吐槽自己被*洋国际物流拖欠款项,甚至有人表示押柜押金至今未退,损失惨重。
一位广东的卖家在小红书上发帖称:“*洋船务押柜押金未退,我们这些小卖家怎么办?”帖子引发了众多同行的共鸣,大家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遭遇,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些押柜押金原本是为了确保货物运输安全而支付的,如今却成了“打水漂”的风险。
事实上,*洋国际物流的资金链问题早已露出端倪。根据其发布的结业通知书,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和国际贸易的增长乏力对公司的业务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剧了这一困境,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和物流成本的激增,使得公司的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在驳船行业内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同行们纷纷降低价格以争夺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了*洋国际物流的利润空间,加大了其经营压力。
雪上加霜的是,*洋国际物流在内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应收账款的账期过长,导致资金回笼速度缓慢,使得公司的资金链日益紧张。为了试图缓解这一状况,股东们不得不将所有资产抵押给银行以获得融资,但这些努力最终未能改变公司的命运。在多重压力之下,*洋国际物流无奈地做出了在2025年5月1日正式结业的艰难决定。
02
关税波动影响货代行业
2025年上半年,货代跑路、资金链断裂等乱象已成常态,其中不乏运营多年的老牌企业。其中成本压力、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高额关税的重压,已经给货代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全球订舱量骤降、小额跨境包裹征税、运力需求下降、合规要求提升以及市场洗牌加速,都是这一局势下的直接反映。
航运分析机构Sea-Intelligence近期报告指出,亚洲至北美东岸航线上原定5月5日出发的航班中,已有42%的运力被取消,仅一周时间,空班比例就增加了7个百分点。而在亚洲至北美西岸航线,原定4月28日出发的航班取消比例达到28%,相较一周前的13%几乎翻倍。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高关税带来的贸易萎缩,尤其是美线市场的货物流动明显减少。
像上海、青岛、广州、深圳等主要港口的货代企业纷纷表示,4月初以来,美线订舱量普遍下降30%至70%不等,部分货代甚至暂停收货以规避风险。
货代企业普遍反映,关税从20%一路攀升至145%,导致运输成本大幅上涨。以一位华东地区货代从业者为例,3月初关税涨至20%时,他们对美线加价约0.5元/公斤;升至54%后,加价幅度提升至1.5~2元/公斤;而当关税达到145%,加价已达6~8元/公斤,接近货代企业承受极限。这种成本压力不仅压缩了货代利润空间,也使部分小型货代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大降!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关税政策波动性太大,美国市场依然存在重重危机。
面对美线市场的剧烈波动,不少货代企业已纷纷调整策略。部分大型货代积极拓展欧洲、东南亚及南美等替代航线资源,以分散风险和拓宽市场。例如,部分货代暂停部分跨太平洋航线,减少空白航次,控制运力以应对需求下滑。
中小货代公司面临的挑战则更为突出。随着关税变动和海关查验率提升,不合规申报的风险加大,一些中小货代面临被淘汰的压力。货代企业普遍强调,现阶段已无空间通过虚报申报来分摊成本,必须严格合规以避免法律风险。
有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人士认为,未来将有更多不合规的货代公司爆雷,这将是一个市场洗牌的过程,只有那些能够适应新环境、合规经营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加入跨境电商物流交流群↓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