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一个产品,先别急着上,要把产品从里到外扒个彻底
很多人选品就看个主图、随便翻两页评论就自信上架,最后爆单没等来,退货和差评先排队。为什么?因为只看表面,根本没搞懂市场、用户、运营全链路的本质。真正的选品需要拿到产品第一步,永远是全维度扫描,把产品优劣势、用户是谁、市场多大、产品的属性分类等等全部摸清楚。
下面分析下到底要分析哪些维度,才能真正了解产品。
一、产品本身
1. 核心用途和适用场景
验证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这个产品,可以问自己一句:这个东西到底是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求的?是刚需还是可有可无?用在哪些场景下最顺手?
2. 关键属性和参数
材质、尺寸、重量、配件、结构细节,一个都不能漏。为什么呢?这影响做差异化,同时也需要分析哪些属性影响客户的购买需求,以及目前市场上各个属性对应的销量,产品也就是供需比。
二、用户与市场
1. 谁在买?适用什么人群?
性别、年龄、职业、地理、兴趣……这不只是投广告用,影响主图、文案、甚至产品设计比如儿童、老人、运动达人各有需求。
2. 用户最讨厌啥?
痛点和未满足的需求全拆出来所有的差评都是机会,搞清楚用户最吐槽啥,比如易坏容量小太重用起来不顺手。高频负面词汇统计,卖家评论及相关产品的论坛挖掘出能做升级的点。
3. 用户最喜欢什么
5星好评最常夸哪里?是易用?质感?耐用?续航?把这些亮点归纳出来,直接变成你主图、文案和A+的核心宣传语。
三、市场表现和差异化
1. 市场定位和竞品环境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到底哪个价格段产品最多?是高端/平价/低价?是卖功能、还是拼颜值?对手是谁?横向梳理价格带、主流卖点,摸清品牌分布。
2.差异化和创新空间
对比需求痛点与目前市场产品的属性冲突。比如痛点是产品太小,分析市场产品都是小尺寸的。这些都是做差异化的来源,要知道同质化下死得最快,想杀出重围,必须有明确的差异点。怎么找差异化呢?竞品的卖点和缺点全列出来,看自己能不能做升级或规避。设计、包装、服务、配件、材质,哪些有需求并未被满足,主动去针对性开发也能切一块市场。
四、合规认证和知识产权
专利风险,商标侵权,平台要求认证、特殊包装、发货渠道这些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注意
千万别踩知识产权的红线,违规直接血本无归。
五、实操案例
图片来源:亚马逊前台
这里的实操案例用的是Display Risers类目多层展示架/收纳架。
1.打开shulex,点击产品属性分析,点击BSR榜单输入类目榜单的链接,点击搜索。
图片来源:shulex
2.多层展示架的属性分类为颜色,是否需要组装,尺寸,材料,并且可以看到每个属性对应的趋势及占比。这个非常重要
图片来源:shulex
图片来源:shulex
图片来源:shulex
为什么产品属性维度和占比趋势分析极其重要?
在多层展示架这种看似简单、实则需求千变万化的产品里,属性分类决定了产品到底在服务市场的哪一部分需求。比如:
有的用户喜欢透明;有的家庭喜欢原木;有些商用场景则可能选择黑色的金属质感。属性占比数据显示什么颜色卖得最好,主推方向也应该随之调整。比如市场上60%销量集中在透明,黑色,你偏偏主推粉红色,就极可能错失主流销量池。
多层展示架用在橱柜、桌面、地面,还是展会展台?不同空间对尺寸需求不同。只做大号,客户家里摆不下;只做小号,商用客户觉得mini没用。赛道中哪里的需求最大,对应的占比最大,这是你取舍产品规格的关键参考。
亚克力、金属、竹木……不同材质决定价格带、安全性、耐用性、外观质感。比如,市场数据显示竹木材质销量比重高,可能是受欢迎的环保理念加持,或者外观更适合欧美家居风。
通过Shulex追踪这些属性的占比与趋势,可以明确差异化创新方向,避开红海直奔蓝海。指导同样属性下产品价格、配套、差异。在市场变化中灵活调整选品结构,快速响应新机会。
3.点击消费者洞察,创建消费者洞察报告
图片来源:shulex
图片来源:shulex
消费者画像,使用场景,星级影响度,产品体验,购买动机,未被满足的需求这六大维度指导下的选品,可以在选品初期,做用户调查、分析同类竞品评价,构建并细化消费者画像。收集真实用户体验,归纳常见建议和吐槽,打通研发与客服的闭环。
图片来源:shulex
总结
别怕麻烦,怕就怕你不够细!亚马逊选品的天花板,永远属于用全链路拆解思维做选品的卖家。需要模板案例,随时私聊。
(来源:跨境王王今)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