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训练了你们的机器——给我们应得的报酬!”
德国柏林街头,字节跳动旗下TikTok员工的呐喊穿透了施普雷河畔的平静。
TKFFF获悉,2025年7月23日,约150名负责内容审核与创作者拓展的员工发起罢工,矛头直指TikTok用AI取代人工的裁员计划——这是德国社交媒体行业首次爆发罢工。
事件的导火索是TikTok决定逐步关闭柏林信任与安全部门及Live团队,将核心审核工作移交AI算法与外包供应商。
数月来,这些员工亲手训练了即将取代自己的系统,却在沟通无果后被推向失业边缘。
工人要求达成一项集体协议,其中包括一份遣散费补偿方案,该方案“承认他们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例如长时间接触令人极度痛苦的内容。 其中包括为每位员工支付相当于三年工资的遣散费以及12个月的延长期。
工会ver.di提出严正诉求:TikTok高昂的利润与员工工作的特殊价值:他们深谙文化政治语境,能精准识别隐蔽的违规内容,这是冷冰冰的算法难以复制的“人工防火墙”。
尽管TikTok声明称调整是为“整合资源、优化效率”,工会却揭露了更深的隐忧:外包审核将弱化薪酬保障与心理支持,而AI的误判可能放大平台风险。更现实的是,许多非德籍员工面临工作签证失效的困境——技术变革的代价,正由最脆弱的群体承担。
这场冲突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的两难困境。
在国内,“降本增效”常与超时加班、岗位内卷相伴而生,AI被视为压缩人力成本的神器;而在德国等地区,强大的工会与解雇保护法(如要求按工龄支付补偿)筑起了劳动力尊严的防线。
ver.di锐评:如果没有审核员,就很难及时识别和删除暴力视频、仇恨言论或虚假信息。造成这种情况的责任不在于员工,而在于一家宁愿追求利润也不愿承担责任的公司。
当TikTok的算法优化逻辑遭遇德国劳工权益的铁壁,深层矛盾浮出水面:效率至上与人文关怀,能否在AI浪潮中找到平衡点?
内容审核员本杰明·帕顿的警示犹在耳畔:“他们保障了互联网的安全,却被贬低价值。”
当柏林罢工者以三年薪资为专业经验定价时,我们不禁思考:在算法接管世界的路上,那些训练AI、守护数字边疆的“人类基石”,是否也应拥有不可替代的估值?
当中国企业的“效能革命”扬帆出海,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在效率与尊严间搭建新桥梁?
这场柏林罢工或许只是序章——全球数字劳工的价值坐标系,正等待重新锚定。
(ver.di已警告:若谈判持续停滞,更大规模罢工或在月末爆发。)
(来源:文章来源:TKFFF跨境导航网)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