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马逊Prime Day作为全球购物狂欢节,持续刷新销售纪录的同时,也为卖家带来爆单红利。
然而,活动期流量暴涨推高关键词排名,促销结束后自然排名易下滑,曝光量锐减。外加竞品的大量涌入,导致关键词竞价水涨船高,盲目提价易造成预算浪费,ROI难以保障。
活动结束后,流量回落、竞争加剧,因此,如何稳住关键词排名、维持转化率,成为卖家下半年的核心挑战。
而想要稳住关键词排名,得先了解它的底层逻辑。 “曝光量→点击率→转化率”是亚马逊流量分配的核心公式。当关键词排名进入搜索结果首页甚至前三页,曝光机会指数级增长;而转化率越高,亚马逊算法会赋予更多流量权重,形成正向循环。
那么,该怎么稳住关键词排名呢?告诉你一个致胜秘诀:优麦云「关键词卡位」。
针对Prime Day后关键词排名维稳需求,优麦云推出「关键词卡位」功能,能根据实时排名逐步调整竞价,避免激进提价导致预算浪费,同时降低断崖式降权风险,并能监控竞品广告位策略,定位高转化位置,制定差异化投放计划。
同时,卡位成功后会自动下调竞价,以最低成本锁定目标排名,最大化ROI。 最后,除了SP广告,它还能卡SB广告!
通过关键词卡位,可以精准解决广告投放中的三大核心问题:无效竞价、竞品策略盲区、动态调价滞后。
那么,如何通过关键词卡位实现稳排名呢?
第一步:设置卡位策略(以SP广告为例)
进入优麦云后台,监控管理→关键词卡位,点击【新增SP卡位策略】,进入设置关键参数设置:
生效时间:建议结合出单高峰时段(通过优麦云“分时销售数据”分析得出)。
期望位置:首页前4位(排除品牌广告位)或自定义前三页特定区间。
调价规则:固定值(如每次+0.1美元)或百分比加价,并设置最高竞价兜底(如2美元)。
降价逻辑:卡位成功后按5%阶梯降价,最低不低于0.5美元,实现“以战养战”。
第二步:绑定关键词与卡位策略
支持批量绑定目标关键词,输入自有ASIN列表,避免同一关键词下多个产品“内耗竞价”。
第三步:多维度监控与优化
最快15分钟/次刷新排名数据,通过网页端、插件或小程序查看卡位进展,帮助定位高曝光低转化关键词,优化Listing内功(主图、价格、评论),分析竞品广告位分布,针对性调整卡位页数(如避开头部红海,主攻二页黄金位)。
Prime Day结束后的1-2周是流量“长尾红利期”,消费者仍在搜索促销商品补货。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稳排名→保转化→提权重」的正向循环,让我们在后Prime Day竞争中持续领跑!
(编辑:江同)
(来源:优麦云)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