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大家好,我是垚垚。
我们团队一直有一个价值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跨境电商最快的进步方式就是去跟优秀的人学习。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如何去跟优秀的同行学习,以及怎么判断我们该不该跟他们学。
一. 到底谁是我的竞争对手?
首先我们在选择竞争对手的时候要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定位。 举个例子,我们是铺货类型的卖家,在进行产品上新和推广的时候更加关注的是单个listing 的盈利能力,前期都是小批量产品测试市场,可能20-100 数量不等的去做备货。产品过去之后是要赚钱的。所以这里有几个我们走过的误区来跟大家分享。
1.1 误区一:摒弃想当大哥梦
每个运营都拥有一个爆款梦,特别是对铺货模式还不是很清晰的运营来说,往往会不自觉的跟同行中的佼佼者学习。什么BSR 榜单大哥,前三名,新品榜单第一名等等。通常这种行业佼佼者我们会发现很多共性:
上架时间短,上评速度快,比如上架30天,评论400+,冲刺到top 1 ;
超低价格卷同行,能抗住的就是王者(我们称之为:战略性亏损)
以上两种情况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不知你们情况如何,我们曾几何时也是一味的对这种操作有谜之向往,每每看到这种情况内心都在OS, 怎么做到的,我也要试试。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考虑不周到,天真了!
第一,我们铺货的模式备货量够不够,第二,我们的资金链是否支持,第三,我们的产品运营能力是否足够专业。
1.2 误区二:不要忽略站外的力量
我们中小卖家很少会大力的去通过站外的方式来提升单量和排名,所以很多朋友们会对站外这块有盲区。 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一个listing 站内没有啥大型活动痕迹,但是小类目排名蹭蹭涨的。 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注意,看看是不是他们在站外做了啥推广动作。
这里插播一个小tips:如何查询竞争对手站外痕迹
方法一: 查询公式”对应asin + deal“ 去google中查询,如下图,
方法二:利用工具-
https://www.trafficwiser.com/
输入asin 可以查询站外相关的动作,注意这个工具网站可以查询deal站类的促销,比如slickdeawl, dealnews 等; 在FB, Telegram 等折扣社群中的发布痕迹,可以通过的站外查询进行挖掘。如下图,不同模块对应的功能。
对于我们通过卖家精灵,sif,H10等工具还分析不出竞争对手的动作时,大家就要看看对手在站外的动作了。
任意站外的动作都涉及到推广成本的问题,如果遇到类似这样的竞争对手,我们就要想清楚,竟对的策略是否值得我们学习模仿,是否符合我们自己的财务模型。
所以综合以上,对于铺货类卖家来说,我们在选择竞争对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
规避行业top 1 类链接,往往都是长期小爆款或者品牌积累带来的新品效应;
规避主要靠站外推广类链接,站外推广成本高,前期投入大,对运营打法要求高;
我们团队目前的对手选择标准如下:
我们产品开售后,如有上架时间晚于我们,但是排名在我们前面的,常规白帽玩法;
我们产品开售前,类目中新品表现连续出单的
下面我们进入竞争对手拆解环节。
二. 案例拆解
综合以上我们总结的筛选竞争对手的思路,我找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asin - 纯白帽玩法特别适合精铺的卖家。
Asin :B0DWQ52RN8
上架时间:238天-2025-01-01
评分:4.1
评论数:176
近30天销量:150
2.1 运营重要时间节点分析
第一步:先借助工具导出产品日销量基本信息汇总如下表:
第二步:我们用绿色标记出来一些数据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如上图所示。由于表格太大,我只截图重要部分给大家展示,想要拿完整表格的可以私信我。
开始出单的第一天: 2025年3月26日
来评价的第一天:2025年3月30日
从5.27日到6.1日设置的BD活动,价格33.93;
从7.27日到8月2日,设置的BD活动,价格33.93
基本的账号运营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表格迅速分析出来,
该链接自从上架开售后四天就来了评价,这里我们需要去验证下,看看是他们自然出单的评价还是有哪些我们没有发现的策略;
验证方法1:看是否送vine计划回的评价。直接去评论处查看,发现并没有;
验证方法2: 看是否为新老变体合并。通过老链接的listing 优势来带动新连接。通过sif 工具可以看到这个asin下存在多个变体且其中最早上架的时间是2024年4月。如下图:
该链接从上架出单至今,包含活动期间,其出单量相对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甚至在进行BD活动期间,超低价的出单量不如日常价格出单。
我们带着以上分析的结果开始更进一步的分析。
2.2 流量来源分析
流量来源分析这里,我们更习惯用sif 工具来进行。
第一步:先看流量结构
sif 首页,选择查流量结构,可以拆解出来该链接的推荐流量竟然占比74%, 自然流量13%,广告流量占比11.48%。
进一步从不同变体的的广告结构来分析,其中B0DWQ52RN8 为主要出单asin.流量占比82%, 其中SP 广告流量偏高。
初步结论:产品自动广告是否有较多的矩阵,能在短期内拿到相对稳定的出单核心是自动广告的投放,还需进一步验证探究。
第二步:反查流量词
Sif 这里的反查流量词可以比较全面的给到我们对应asin的数据。如下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产品的总流量构成以及对应不同变体的流量词数量。
以上两个截图很直接的给到我们总计100+的流量词,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上面第一步的猜想。SP 广告做的很好。
下一步,我们来探究广告到底是如何进行投放的。是SP 中的哪种类型在起作用。
第三步:进一步分析广告流量结构
以主要出单asin- B0DWQ52RN8为突破口,通过sif 工具可以看到他的月销量超过50。我们来进一步拆解它的SP 广告架构。
从下图可以看到最强出单asin 的广告类型主要是SP 广告,共计分为20个投放小组。
第四步:关键步骤-通过分析不同广告活动的关键词特点来判断广告类型是自动还是手动。
小tips : 进入到广告活动页面,路径:查广告架构- 选择广告活动去挨个查看验证
选择对应要查看的广告活动-点击下方红色框部分即可查看分组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会得到下方截图内容。这里我们为了更加细致地了解不同广告小组的投放形式,所以选择这个模块进入到下一级,如下图:
我们通过导出关键词,对词频等进行分析来判断竞争对手不同广告组的投放策略。
通过以上结论可以发现:
手动精准广告占比约为70%;手动广泛广告占比约20%;手动词组占比约10%
那么为啥新品上来就是手动呢? 我们通过分析店铺的过往销售数据以及合并变体的情况可以大概了解到,这个商家对此类产品具备一定的运营能力。对关键词和用户痛点的挖掘也更有经验。
总结:
通过以上的重要时间节点数据分析以及广告流量的拆解,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该竞争对手的运营玩法相对常规,不存在刷单等灰色操作。通过新老链接的合并让新品在短期内获得评论和评分,其优势在于对类目以及产品的熟悉,并通过不同的关键词来进行SP 广告的投放,让广告效果最大化,进而形成订单的转化。
再回归到我们本是铺货的卖家身份来,这类相对常规的运营方式才是我们优先学习的标杆。切莫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做好白帽的基本玩法,关键词库的搭建,站内关联流量等细节做好才是基础。
除此之外,还建议铺货类型的卖家,用好推荐专栏模块,也可以分析出类目的关联流量机会点。
以上。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垚垚跨境说)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