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独立站
DTC出海旺季增长峰会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独立站近期活动
卖家社群
跨境同行交流平台
查看更多
亚马逊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TikTok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独立站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Ozon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Shopee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沃尔玛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跨境同行资源
立即扩充
本地跨境资源
查看更多
深圳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广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杭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宁波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福建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成都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跨境同行资源
立即扩充
精品系列活动
查看更多
平台招商活动
平台活动综合社群,get主流平台活动方向>
运营增长活动
多城巡回式分享交流,直连官方解决疑难>
品类系列活动
选品、爆品交流分享,还能参加探厂计划直链源头>
亚马逊系列活动
亚马逊平台动向直击,入门进阶一手扶持>
独立站系列活动
独立站长期布局策略,全面解析新增长路径>
美客多系列活动
多场次、多品类,市场解读&美客多平台政策>
跨境同行资源
立即扩充
雨果X产业带系列
查看更多
时尚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服装内睡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大件家居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美妆个护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家电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其他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跨境同行资源
立即扩充

深圳宝安,一个83岁创业者的千亿终局

一年营收4.5亿,一朝拿下2600亿

内容授权转载:跨境眼观察

作者|林熹

小赛道迸发的大能量,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也格外令人深思。

2025年9月9日,大行科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小小自行车,一年卖出23万辆,年营收4.5亿元,孖展认购额竟高达2621.94亿港元,火爆程度直接创下港股IPO历史的新纪录。

其创始人韩德玮的故事同样传奇——美籍华人,车库研发,回国设厂,赴深创业,八旬敲钟

这一刻,距离他在南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已经过去了52年;距离他在加州的车库里创立大行品牌,也已经过去了整整43年。

这份横跨半个世纪的履历,在行业寒冬中结出的惊人硕果,其背后的商业智慧,或许能解答当下出海企业家的诸多困惑。【产品、渠道同质化,如何破局?2月28日-3月1日,2026雨果跨境全球平台资源大会将在深圳盛大开启,现场集结上百家跨境电商最热、最新平台以及一手工厂资源,点此报名,获取商机!】

提问:传统赛道如何“跑”出新空间?

答案:不做“微创新”,重新定义产品价值

上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城市交通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时任美国休斯飞机公司激光物理学家的韩德玮,开始思考一个更优的通勤解决方案。他把目光放在了自行车身上,同时思考着:如何在保持结构刚性、骑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极致的便携性。

面对趋于饱和的传统自行车市场,韩德玮没有选择在现有产品上做微创新,而是重新定义了问题。

最终,他设计出的第一辆大行折叠自行车,车架采用航空铝合金,零部件数量精简到12个(传统自行车为30多个),重量约为10公斤,而折叠仅需15秒。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

在成熟赛道中,新空间往往隐藏在对产品核心价值的重新定义中。不要只做微创新,尝试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这才是构筑技术护城河的有效途径。

提问:创业的第一桶金从何而来?

答案:当产品足够好时,市场会为你投票

故事的起点,总能解释一家企业的基因。

最初,韩德玮想将发明专利授权给自行车厂商,为此他带着设计方案跑遍美国、日本、中国的自行车厂,却四处碰壁。传统厂商无法理解也无意冒险去生产这种“新物种”。

但韩德玮没有放弃。他和弟弟Henry一起,大量借助媒体宣传折叠车的便利性,并描绘其在未来“环保交通”中的巨大潜力。出乎意料的是,许多素不相识的路人和投资者打来了电话,有的鼓励,有的直接表达了投资意向。

最终,韩德玮吸引了30多位投资人,筹集到了2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1982年,大行(Dahon)品牌在加州创立,原创品牌的基因由此种下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本身就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如果你手握创新技术却苦于找不到伯乐,不妨直接与你的潜在用户和相信未来的投资者沟通。

提问:定位决定地位企业选址该如何考虑?

答案:顺势而为,在每个时代都选择最高效的节点

大行科工40年间的选址变迁,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制造业迁移史,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为寻求全球化布局的出海企业提供了绝佳的路线图。

1984年,落子中国台湾。在当时,中国台湾是有名的“自行车产业之岛”,拥有全球最成熟的供应链和最高效的生产体系。韩德玮将工厂设在中国台湾,是为了借助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为初创的“DAHON”品牌提供高品质的产能保障。这是一个典型的“品牌在美国,制造在亚洲”的全球化初期模型。

2016年,扎根中国深圳。随着全球制造业中心向中国大陆转移,大行也顺势而为。选择深圳,并非偶然。这里不仅是“世界工厂”的升级版,更是全球硬件创新的核心引擎。大行科工总部所在的宝安区,培育了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如全景相机赛道的影石Insta360、骨传导耳机赛道的韶音等。扎根于此,大行不仅能享受到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更能汲取消费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养分,为其后续向电助力、智能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5年,登陆中国香港。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无可替代。当企业发展到需要全球资本助推的阶段,在这里上市,不仅能吸引全球投资者,更能极大地提升品牌的国际信誉和全球影响力。

对于出海企业家来说,企业选址是动态的战略决策。初创期应靠近最成熟的供应链,成长期应扎根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扩张期则应链接最高效的资本市场。要始终思考,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哪里才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最优解。

提问:小众消费品如何做出差异化营销?

答案:从卖产品到“卖标准”

当技术优势足够明显时,差异化营销就不再局限于广告和渠道。2019年,大行推出了“共享360”项目,这堪称其营销策略的点睛之笔。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打破企业边界,通过开放核心能力,将一次性的产品销售,延伸为持续性的技术与品牌服务收入

一则将自主研发的专利自行车零件(如易行轮、座管打气筒)授权给其他同业厂商使用;二则与不同领域的头部品牌(如儿童自行车巨头“优贝”)合作,推出“大行”联名产品,覆盖非核心的目标客群。

自此,大行不再仅仅是一个“卖自行车的”,它成了一个技术与标准的输出者,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在行业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对于拥有核心技术或强势品牌的企业,技术授权、品牌联名、标准输出等方式是远比卖货更高效、更具影响力的差异化营销。

提问:工贸一体型卖家如何做到“轻资产运营”?

答案:采用“核心自控,非核外包”的混合生产模式

大行虽是制造厂商起家,但并没有陷入“所有环节都自己做”的重资产陷阱,它采用混合生产模式。

一方面,它将研发、品牌、质控等核心环节留在内部,如在自己的惠州工厂生产高端产品线,并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它将中端和大众市场的产品,以及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交给经过严格筛选的第三方OEM供应商。截至2025年4月,其OEM产量已占总产量的65.5%。

这种混合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弹性。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可以快速通过OEM伙伴扩大产能;在市场平淡时,则可以减少外部订单,保证自有工厂的运转效率,避免了巨大的固定成本开销。

提问:当行业降温,竞争加剧,如何寻找新增长机会?

答案:可尝试基于核心能力的同心圆式扩张

许多企业在面临增长瓶颈时,容易陷入“增长陷阱”——为了维持营收增速,盲目增加产品线、铺更多的货、打价格战,最终迷失了方向。《进击的跨境人》第2期对此现象进行过深刻的探讨。

这也说明了要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不能盲目跨界。就大行的经历来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最可靠路径是“核心能力迁移”

大行在稳固“折叠”这一核心之后,它又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脉动,开始向电助力自行车、传统公路车、山地车等领域延伸,将已经验证的核心技术应用到新的场景中。如此,既降低了研发风险,又能利用已有的品牌声誉和渠道网络,快速切入新市场。

并且无论是哪种自行车,其核心都离不开对车架几何、结构力学、材料科学的深刻理解。而这些,正是大行在过去40年里积累的最宝贵财富。

提问:83岁企业家如何分配精力、确保决策的可持续性?

答案:放下个人英雄主义,建立可持续的领导结构

创始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自己也能运转良好”的组织

高龄企业家精力分配的关键更在于避免成为一个事必躬亲的“大家长”,而是重点去设计制度、分享利益、培养人才。

目前,韩德玮仍保有大行科工的绝对控制权(直接持股88.56%),但亦已在组织架构上做好了继任和“稳定器”设计:

其一,公司设立了五个员工持股平台,将核心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深度绑定,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其二,已经设计了清晰的继任计划。据公开资料,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具备接替创始人职务的能力,确保了领导层的平稳过渡。

写在最后

中年创业,八旬敲钟。韩德玮博士用四十三年的时间,回答了一个关于长期主义的命题。

这声锣响,是资本市场的喧嚣,更是一个理想主义年代在当下的回响。

它证明了,在追逐风口与捷径的时代,回归事物的本质——对技术的信仰与对产品的耐心——依然是穿越周期的终极力量。

在广阔的出海浪潮中,《进击的跨境人》致力于记录每一个值得被看见的个体。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网的朋友们)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果园 标签 百科

收藏

--

--

分享
雨果网的朋友们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