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亚马逊运营的都知道,随着亚马逊平台上的卖家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使得过去那种粗犷运营方式难以再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运营方式由粗犷走向精细化是大势所趋。稍微列举下精细化运营背景下运营要做的常规工作:
数据报表与多店铺立体化销售分析:实时同步销量、销售额、广告费、FBA库存量等数据,进行产品销售表现分析,包括流量、PV、购物车占比、转化率、退货率等,以及实时利润统计,基于销售额、采购费、退换货等计算毛利润和毛利率。
关键词调研:进行充分的关键词调研,将关键词分级,并根据不同层级的关键词采用不同的投放和推广方式。
产品细节优化:包括产品标题、图片、描述、价格等方面的优化,以提高点击率和转化率。
广告管理:利用亚马逊广告平台,进行精细化广告管理,包括广告报表的及时准确分析、定时开关广告、广告词排名监控、自动调价等,以降低广告花费并提高广告效果。
推广营销:采用多种推广方式,如投放广告、使用亚马逊优惠券等,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产品
经常做选品工作的早就知道,之前那些从单一产品信息筛选面板、类目信息筛选面板、关键词筛选面板就能找到商机的黄金年代早已是过去式。
当下,真要挑选出有机会的产品,找出符合条件比如售价/销量/利润率/增长率/体积等符合预期的产品,只不过是初筛。
接下来,很重要的一环是分析产品背后的卖家。比如分析卖家的真实性,是常驻卖家还是新号?卖家的feedback走势,是匀速还是急剧波动?卖家的整体实力如何,是强还是弱?卖家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聚焦单一品类还是铺货?......
当然,产品的竞争环境——类目内生存空间的判断,也是必不可少。类目内中国卖家存量几何?新品生存机率高不高?头部卖家垄断程度?类目整体销量走上坡路还是正在消亡?......
最后,关键词环节肯定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哪些是核心关键词?哪些是扩展关键词?哪些又是即时流量可以蹭蹭?关键词的走势如何?新词、新需求的出现?
为了做好分析卖家的工作,我们团队原创几十种分析卖家的维度,解决了上文所提到的对卖家经营特征捕捉,商业模式的判断。
有一点需要坦白,我们的分析仅仅基于公开的数据,要做到完全精确肯定不现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做到大概率正确完全没问题,作为判断依据也是非常有效。这一点上,但凡对此方面有深刻理解的资深卖家,能对我们的卖家画像分类合理与否,会有个较为清晰的判断。
除了原创卖家的几十种分析维度,我们对数据进行的全新的架构,支持产品、类目、卖家、关键词等多种维度的综合查询,跳脱出所有友商目前单一维度查询的方案框架。
毕竟,真正的选品过程需要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卖家穿海团队作为实战派,自然会把这一点考虑进去。坦诚地讲,要实现多维度查询比较困难,花费资源多不说,查询速度也比较慢。还好,卖家穿海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攻坚,总算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解决方案。
有了多维度联合面板,就意味着产品数据、类目数据、卖家数据、关键词数据是互通的,这也解释为什么在我们的产品资料卡片中,能同时显示这些数据。
有了多维度联合面板,选品策略就能按照实际需求,把以往需先筛选产品、再判断卖家、再分析类目、最后分析关键词的选品流程,缩减工作步骤,进行统一调配管理。
我们的选品策略名字暂时取得比较通俗,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望文知意。很明显,很多策略的名字里面都带了卖家或者类目, 但最终结果呈现的确实产品本身。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经过多个维度的分析,但最终结果的落脚点必须是一个个产品,而不是某个类目、某个词、或者某个卖家。
最后,其他友商都做不到多维度联合查询,甚至都没有卖家分析维度。那么我们所有的选品策略就都是独一无二、其他工具不可复现的。这,也是我们的用户希望看到的吧!
(来源:小海)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