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多位速卖通小二透露,速卖通正在调整跨境品类解决方案,POP(即商家自运营)模式的地位将大幅提升。速卖通内部已明确了“POP+托管”双轨驱动策略,为不同类目的商品提供清晰的运营方向。
图源:公孙冰
从平台近期一系列公告看,也传递了同样的信号:例如放宽POP的发货时效要求、对POP的金银牌体系进行升级、对Choice商品进行分层管理,仓发权益加码等。
图源:公孙冰
过去两年,速卖通主要在做仓网建设和供应链履约能力打造,提升了消费者体验。根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速卖通的Choice订单占比已达70%。正是因为物流、仓储、售后等基建能力的提升,使得速卖通托管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据内参资料显示,速卖通平台订单全球平均送货时效缩短了50%,重点国家送达时效提升到了5-7天,全球平均妥投时效从25天左右缩短至约10-15天。
图源:公孙冰
速卖通在以往的产品丰富程度远高于其他平台。但由于近两年全力推托管模式,POP流量有所影响,造成了部分卖家流失。实际上,POP是速卖通的独特竞争力,速卖通应该重点抓住POP商家资源,把品类做丰富,在出海四小龙平台中做出差异化,这是速卖通所独有的一条出海之路。
这次品类解决方案升级,核心是让托管店铺的商品和POP商品各有清晰的定位。其中,半托管作为POP商家的一项物流升级服务,平台会继续提供支持;如果品类更适合仓发,也会为半托管商品增加转换为全托管的通道。
图源:公孙冰
而针对POP店铺,平台重提“上新驱动”模式,商品丰富度高的非标品类,平台鼓励商家以POP模式自主经营,可以选择灵活的发货方式,包括半托管、JIT(有订单再发货)。针对标品、轻小件为主的商品,则建议现货仓发(全托管)。平台会提供“N元N件”“超级爆发日”等营销渠道,强化商品价格力。
根据最近平台小二对政策的解读,速卖通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重要调整。
首先,商品丰富度高的非标品类可以继续大胆做POP,优质POP商家将获得更多权益。近期的一些动作已经提前释放了这一信号,例如9月9日,速卖通宣布对一些特色类目的POP发货考核时效进行延长,30天内新品上网时效从72H延长至96H,用实际行动鼓励POP商家上新测款。让POP商品主打丰富度,各自找到定位,发挥优势。
图源:公孙冰
其次,平台将重点加大对优质POP商家的投入,在新品孵化、重点国家流量、免罚额度、供应链优惠、发品额度、结算周期等提供全方位支持。
图源:公孙冰
此外,从平台商品定位来说“轻小件”就是要主打入仓+低价。商家后续可在“商家后台-货品运营”查询商品是否属于必入仓商品,商家受邀入仓后需及时操作入仓,并确认补货单,即可获得参与“N元N件”、“超级爆发日”等营销权益,以及更多国家流量及优惠的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
图源:公孙冰
对于“是否仓发”的问题上,速卖通在这次政策调整上没有强制、更没有商家所担心的“一刀切”,而是通过“双轨驱动”来让仓发品主打性价比。作为商家,我们也希望平台从此以后不再用“一刀切”的方式来推行其政策和模式。用脚投票是商家最后的自由!
图源:公孙冰
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但不论模式如何变化,永远没有哪一个模式可以一统江湖。在跨境电商这个行业,不论托管模式有多大杀伤力,POP模式永远不可能被消灭。
重回POP+托管是一个健康而长久的模式,重新开启大规模招商,速卖通将为更多的商家和品牌开辟出海之路。通过新一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待速卖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来源:公孙冰)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