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单出口暴雷!
4月,开局即王炸,一家外贸公司因“买单出口”偷税 2.7 亿,被税务、海关、外汇部门联合稽查!
事情是这样的:老板张某接了一批铬铁订单,这种货物属于 “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出口要交不少税。张某不想交税,就找了不法货代帮忙,用深圳市祥云通盛贸易有限公司等10 家“空壳公司”的名义报关出口。这些公司根本没实际业务,纯粹是用来挂名走账的 “马甲”!
结果被查,企业需要面临
追缴税款:增值税及附加 1.29 亿元 + 企业所得税 1.41 亿元,合计 2.7 亿;
加收滞纳金:按天算利息,拖得越久亏得越多!
这下不仅利润打水漂,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得不偿失!
买单报关背后的风险?
买单报关,简单来说就是今天你找老王发货,明天找老张发货,你只出货,借用别家公司的报关资质和通关单证出口报关。信息是假的,风险却是真的!表面上“省钱省事”,实则让企业陷入 “三无死局”,你不知道哪天暴雷。
1、无增值税发票
采购真实性成谜,买单出口企业大多无法从上游供应商获取增值税发票。货物来源、成本全成 “黑账”,一旦被查,视同内销13%增值税补缴没商量,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2、外汇无法合规入账
由于借用他人名义报关,外汇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公司账户,只能找地下钱庄或者第三方私账收汇。但金税四期 + CRS 监管下,个人账户频繁大额收款,极易触发银行风控系统,轻则冻卡,被银行要求自证资金来源,重则引发税务稽查,一夜回到解放前。
3、无收入成本
报关、收汇全用别人名义,企业只能做0 申报或隐瞒收入,然后公司要用钱,就通过老板个人账户打回公户。公账上常年挂几百万"其他应付款",税局现在重点查三年以上大额往来款。
税局对买单出口是“全链条穿透式稽查”,从报关抬头顺藤摸瓜,锁定报关行、货代直至真实发货人,凡有交易,必定留痕。
税必然要有人交,而显然货代公司是不可能会承担这个成本的,最终责任必然会追溯到实际货主。
税局是怎么查买单报关的?
税局查“买单出口”的核心逻辑就是揪出虚假交易链条,从货、钱、单、票、物流全方位验证业务真实性。
1、报关“乱码”:HS编码又多又杂
正常企业出口货物品类相对固定,HS编码会集中在几个类别。但买单出口企业的报关单上,HS CODE五花八门,今天报服装,明天报机械,品类又多又乱,这种很明显是在帮不同货主 “拼凑” 报关单,税局一查一个准。
2、借壳”出口:抬头企业不认货、不认账
货出口了就应该计收入,买单出口是你借别人的抬头把货出出去了,正常抬头企业的账上必须体现“买货-出口-收钱”完整链条。
但实际是货代就赚你个代理费,因此不会做收入申报,等出口抬头卖够一定额度之后就直接注销公司。
你不计,货代也不计,那到底谁交税?你觉得税局应该找谁?找企业,企业说我没出口啊;找货代,货代说我就赚了跑腿费,这货又不是我的,税局一听搞烦了,反正得有人交税,谁交税你两自己掰头去。
3、物流轨迹:绕道千里之外的出口货物
举个例子:你点了份外卖,显示从杭州发货,结果骑手从北京送过来,这不是离谱吗?税局查买单出口也用这招,你的货是从北京仓库发出,报关单却显示从深圳口岸出境,物流轨迹与申报地对不上,税局就会怀疑你虚报出口地,通过“买”来的报关单伪造出口记录。
4、采购缺陷:发票“断链”露马脚
正常做生意,供应商必须给你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就像每笔交易的“出生证明”。但买单出口的企业 ,要么采购没有票,纯属 “空手套白狼”;要么货不对号,报关单写的是“出口电子产品”,但采购发票却是“塑料玩具”;票货分离是买单出口很明显的一个特点。
5、资金流断裂:收汇方≠报关出口方
正常出口是 “一手交货,一手收钱”,而买单出口则是:
报关单抬头企业(A公司):名义出口方,但无实际货物所有权
真实货主(你):实际控制货物和资金,通过私账收汇(PayPal、WF提现至个人卡)。
供应商结算:用私账支付货款
合同、货物、资金全对不上号,目前:
银行:国家规定个人每年结汇超过 5 万美元,必须说清楚钱从哪来,拿出合同、发票等证明这笔钱是合法收入。但买单出口哪来的正规材料?
海关-外汇比对:海关和外汇局的数据是打通的!海关记录着你报关出口了多少货,外汇局盯着打进来多少钱,报关金额与收汇金额偏差超30%(如报关100万美元,私账收70万),系统自动预警。
税务稽查:现在税务局有 “金税四期”+ 全电发票两大杀器,就像给银行流水装了X光机!你的私人账户进账、出账,AI系统自动分析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发现“出口业务收入未入公账”,按偷税处理(补增值税13%+企业所得税25%+0.5-5倍罚款)。
6、“队友”暴雷:合作方出事牵连你
如果给你提供单证、发票的A公司被查出虚开发票,税局会顺着 A 公司这条线,把和它合作过的企业全查一遍,你猜“队友”会不会把你供出来?
7、代理费异常:价格低得像 “赔本买卖”
税局掌握各行业代理费的平均比例,你的报关代理费占出口收入比例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税局就有理由怀疑: 你公司要么买单出口,要么就是搞假出口。
去年深圳各个区税局大厅批量公示一大批买单企业,而且是没有打码的,可以看出,税局对于买单出口的监管是在逐年增强的,并且这种核查未来可能会成为常态。对于企业来说,买单出口=饮鸩止渴,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合规的替代方案。
跨境电商企业如何应对?
(一)采购前端无票卖家
1、年出口额500万元以下:可以采用1039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出口免增值税,合法收汇到公账,搭配所得税5%核定征收,降低税负成本。
2、年出口额 2000 万元以上:用香港公司向国内供应商直接采购,香港公司以合同或形式发票入账,把风险转嫁给供应商。
(二)采购前端有票卖家
采购前端可以拿到13%进项专票的卖家,则建议办理进出口资质,自主报关出口,公账收汇,申请出口退税。
关注“跨境电商财税课堂”,学习更多跨境电商财税合规干货!
(来源:跨境电商财税课堂)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