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精铺卖家快速获得调研目标的实操步骤
第一,精铺卖家的选品流程图
第一步:目标类目调研
确定产品的分析方向,亚马逊类目这么多比如家居/户外/母婴,按小类目算有近3w个类目。类目表格之前有分享过,没有的可以找我领取。那如何快速从几万个类目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类目进行调研呢?这是就是第一步要完成的事情。
图片来源:自制
第二步:市场容量分析
选定类目后,接下来就要判断这个市场值不值得进入。通过市场容量分析,我们要搞清楚这个市场大不大、有没有持续增长的潜力、是不是受季节影响很大。这一步的目的就是筛选出长期有机会并且能持续卖的品,不做一锤子买卖。
第三步:竞品深度解析
市场有潜力不代表我们一定能做得好,接下来就要看竞争对手是谁、在卖什么、怎么卖的。通过研究头部产品的结构、价格带、卖点设计和用户吐槽,我们能找到差异化切入的机会,也能避开那些看似热门实则已经打烂的红海品类。如果黑科技操作频繁的类目也要尽量避开。
第四步:盈利模型测算
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赚钱也是白做,所以这里要把所有已知的成本都模拟一遍,包括采购、物流、仓储、推广等。特别是推广成本一定要模拟,很多卖家产品上架后才发现大词打不起,长尾词没流量,问我该怎么样。同时对多久能赚钱,投入需要多少钱,能赚多少钱一定要非常清楚,这样算清楚之后我们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可以测试上马的项目。运营后很多的不如意,都是这个环节没做好。
第五步:合规性审查专利风险评估
这个步骤特别容易被忽略,但其实决定了项目能不能顺利启动。很多品类表面看着不错,实际一查要各种认证,最后发现自己无法拱顶认证或者搞定的成本过高,后面的工作全部白费。我们要先搞清楚准入门槛,查一下有没有强制认证要求、是不是危险品,有没有历史案例被下架。同时要对产品是否有专利进行评估。
第六步:供应链寻找
很多选品在前期看起来都挺完美,一落地就翻车,根源就是供应链不靠谱或者找不到。这个对于精铺卖家更容易遇到,今年2025年我这边已经好几个产品因为供应链问题还搁浅着,没办法精铺卖家不做垂直类目,一定遇到新类目产品就需要去开发新的供应链。
第七步:运营策略制定
一个产品光开发出来是不够的,还要把它推到用户面前。所以上线前我们要规划好关键词怎么布局、主图和详情页怎么设计、广告怎么打、节奏怎么控。这一步的目标是上线后快速出单,跑出转化数据,从而验证数据模拟的数据偏差有多大。同时通过运营策略的制定,最后一次评估这个产品我们能不能做。运营能力,团队资源,配套服务能不能覆盖。举个例子,运营策略中有一个环节要求10天内获得50个评价,才能保证秒杀的效果。这个运营计划我们能不能做到呢?
第二,弄清楚类目与细分市场的区别
通常很多卖家会将类目定义为BS榜单,这其实也有偏差。类目是指亚马逊通过流量重合度,产品相似度等维度将很多产品归为一个集合。比如Area Rugs这个类目就是各类Area Rugs的合集。当然现在很多卖家会人为的控制自己的产品目标明确的去达某个类目。
而BS榜单是亚马逊基于销售表现对类目中的商品进行排名的榜单,更新频率高(通常每小时更新),是卖家评估市场热度、竞争强度和产品潜力的重要参考。
细分市场是代表买家需求的一系列买家搜索词及对应的商品。商品和搜索词是构成细分市场最重要的两个分析对象,其他所有数据指标都是用来分析该细分市场的商品和搜索词。
当买家在商城中输入搜索词时,就代表了他们的购买需求。亚马逊会根据买家查看或购买的商品将这些搜索词与商品进行相应的组合。搜索词和商品可以满足多个买家的需求,并且可以属于多个细分市场。注意细分市场是可以跨越类目的。
用Area Rugs在商机探测器里进行搜索,可以看到273个细分市场
图片来源:亚马逊后台
在区分类目与细分市场的联系与区分后,我们就应该知道选品需要从类目下沉到细分市场。
第三,快速获得调研目标的实操步骤
下面以Decorative Boxes这类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初步筛选,成为我们调研目标。
一.在亚马逊小类目表格中选择一个类目,打开选品指南针,输入Decorative Boxes
这样有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思考过,选品指南针的数据是按类目还是细分市场呢?我们用证据说话。在网页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检查”,查看网页代码。直接搜索Decorative Boxes发现其对应的是值是3735141。
再打开Decorative Boxes的榜单链接URL中也是3735141。
所以要明白选品指南针看的就是类目数据。
二.类目分析的一些维度
选品指南针下方点击最畅销和新发布商品
1.top10商品的总销量,快速评估市场容量。新发布商品前10的总销量,快速评估介入难度。
2. 是否存在多类目,多类目为佳,说明流量入口较多
3. 新品发布商品分析中查看评分数量,评分数量低说明介入难度低。中标价格差异大说明产品非标的可能性较多。这些都是精铺卖家非常看重的维度。
4.查看最热门的关键词,词根约不集中,精铺越有机会介入
5.评估退货率是否过高,退货原因中是否有痛点可以改进。
6.产品特征趋势中价格越不集中,属性越不集中,越适合精铺卖家。
在选品指南针分析后,初步判断这个类目是否有机会,有机会就快速进入细分市场分析。
三.细分市场分析
在商机探测器中搜索Decorative Boxes
1. 查看细分市场的搜索趋势
2.查看洞察中的前五点击比例及新产品成功率
3.分析购买驱动因素,买家评论见解,退货是否有明显痛点存在,是否可以改进。
4. 同个如上分析后,觉得这个细分市场是可以收集到调研产品库的话,就可以下载细分市场对应的商品合集,作为调研目标了。
至此快速获得调研目标的实操步骤就已经完成,当然这仅仅完成第一步,后面还有六大步骤等着要执行的哦。
第四,利用工具解决痛点
如果按如上描述去执行的话,会发现最难受的是查看细分市场,因为细分市场详细信息如商品,搜索词,洞察,趋势,购买驱动因素,买家评论见解,退货等信息是需要点击细分市场后查看,并且不支持批量下载,这样有多少个细分市场就需要点击多少次,进入细分市场详细信息还得切换五六个页面才能看的数据,并且还不能与其他细分市场进行数据对比,必须手工记录。所以建议大家手搓几个类目之后,可以尝试使用极目数据进行分析。下面是详细步骤。
极目数据中新增了功能覆盖了选品指南针和细分市场,比如选品指南针,直接将23224个类目的数据进行展示,支持下载后批量数据分析
有数据源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AI进行快速数据分析。
还是以Decorative Boxes为例,点击查看详情后所有的细分市场类目都在一个列表中了,再也不需要一个个点击细分市场了。这样可以直观的对比细分市场之间的品牌垄断程度,新品成功率,退货率等等,只需要创建好你的筛选维度就可以找到适合的细分市场。
通过数据如上步骤分析,发现Decorative Boxes这个类目下decorative books这个细分市场值得继续深入分析,可以加入待选产品库。
第五,总结
我们要做的是结构化地快速找到值得调研和测试的潜力产品。这不是一次拍脑袋的决定,而是通过一整套流程:从类目筛选到市场容量分析,再到竞品研究、盈利模型、合规性评估、供应链落实、运营策略制定,环环相扣。
一定要记得精铺卖家的核心挑战在于资源有限但要覆盖多类目,试错成本高。如果不提前做好调研,很容易掉进红海、被专利封杀、或者推广烧钱没效果。每一个环节的失误,最终都会反映在库存积压和利润下滑上。
精铺卖家的目标不是找一个完美产品,而是找一个具备上线潜力、可被测试验证的产品方向。甚至就算最后不做,也能清楚地知道不做的理由,这就已经省下了大笔试错成本。而一旦发现值得推进的品,就可以迅速进入。
选品是精铺运营的起点,也是方向的锚点,选错方向,再好的运营也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
(来源:必胜哥的三板斧)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