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最近两个月代理的9610报关业务量暴增了四倍。”深圳一家跨境物流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很多中小卖家在恐慌性寻求合规出路。”
2025年10月1日将成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关键分水岭。随着国税15号文和17号文正式生效,传统的“买单报关”模式被彻底终结。
根据17号文规定,代理出口企业必须在预缴申报时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信息,否则将被视为自营出口,承担25%企业所得税全额纳税责任。更严峻的是,新规要求企业在10月补报1-9月全量出口数据,未如实申报将面临全年业务追溯处罚。
国税两道新规正重塑跨境电商的生存法则。15号文与17号文构建了“数据穿透+申报约束”的监管闭环,传统操作模式已无路可逃。
国税15号文强制要求Amazon、TikTok Shop等平台在10月31日前向税务机关报送两项关键数据:所有卖家店铺的标识码,以及各店铺1-9月的收入净额及订单数量。
这意味着,那些通过中国IP远程操作店铺、使用境内人员控制境外公司的做法,将直接暴露在税务机关的监控系统中。平台数据成为“无法抵赖的铁证”,与报关信息形成交叉比对。
17号文第七条明确规定,以代理方式出口的企业必须在预缴申报时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情况。
未提供真实货主信息的代理企业,将直接被视为自营出口方,需按出口金额全额缴纳25%企业所得税。更严峻的是,新规设计了双向追责机制——即便代理公司注销,税务机关仍可追溯实际货主补税。
政策具威慑力的是其追溯机制。企业在10月进行第三季度预缴申报时,必须补报2025年1-9月全量出口数据。
未如实申报前期买单行为的企业,将触发《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构成“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面临0.5-5倍偷税金额的罚款。
在监管风暴中,跨境电商9610出口通道却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1-7月,仅绥芬河海关监管的9610出口商品就达1891.96万件,贸易额突破18亿元,同比猛增316.75%。
“9610”是专为跨境电商设立的B2C报关方式,又称“集货模式”,主要面向单笔价值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邮政小包和快递包裹。
其核心优势在于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监管方式,大幅简化通关流程。企业只需将商品、支付、物流信息推送单一窗口,通过海关审核后即可快速放行,实现“当日申报、当日放行、当日出境。
哈尔滨自贸片区近期推出的“同步备案”监管创新,让9610模式优势进一步凸显。该模式实现出口贸易陆路运输非TIR模式“一车通运” 的重大突破。
货物在出境口岸无需倒装、卸载,海关仅需核验启运地封识即可快速放行,运输效率媲美TIR模式,为企业降低20%运输成本。绥芬河海关通过智能审图、智能分拣等技术手段,将跨境电商9610出口申报时间压缩原来的30%。
9610模式在税务方面具备优势:
增值税:在综试区内,可享受“免征不退”政策
所得税:适用核定征收,按销售收入的4%核定利润
综合税负:可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25%的企业所得税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退货处理优势。根据三部委联合公告,9610项下出口6个月内因滞销、退货原因原状退运进境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面对15号文和17号文的双重夹击,9610模式恰好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9610模式下,跨境电商企业作为实际货主直接申报,彻底规避17号文要求的“代理-委托”关系披露难题。
每月15日前,企业只需将上月已结关的申报清单汇总生成正式出口报关单。这一机制满足17号文对交易真实性和主体明确性的核心要求,避免被认定为“壳公司”。
9610模式中,支付单、物流单、订单“三单对碰” 的监管设计,恰好形成15号文要求的数据验证闭环。
平台报送的店铺交易数据与海关申报的出口清单可自动匹配,解决“平台数据≠报关数据”的致命风险。
对于年出口额≤15万美元的中小卖家,9610结合1039市场采购模式,可享受三大红利:
免征增值税:无进项发票也可合规出口
核定征收:所得税按收入核定,综合税负<3%
收汇灵活:允许跨境人民币结算,规避外汇管制
距离10月1日新政实施仅剩45天,跨境电商企业应即刻启动合规转型。
数据清洗:核验1-9月每笔出口业务中“报关主体-平台店铺-收款主体”一致性
证据再造:补充缺失的委托协议等关键材料,合法追溯补签
通道切换:将小包业务转9610通道,优先选择绥芬河、哈尔滨等创新试点口岸
主体适配: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下企业,采用“境内公司+香港公司”架构
财税规范:建立独立账簿系统,境内、境外公司分别记账
申报校准:确保10月纳税申报表与平台报送数据完全匹配
(来源:9610报关讲解)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