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宠物用品展上,陈美玲的展位被层层围堵,询价声、扫码声交织成一片。她刚把印着泰文说明的宠物防蚊项圈递到一位曼谷经销商手中,另一位举着智能猫砂盆的清迈买家已挤到跟前。陈美玲一边滑动平板上的库存表跟买家确认订货量,一边感慨:“做跨境这几年,展位人气头一次这么旺!”
为什么今年东南亚宠物用品市场突然这么火?答案藏在养宠群体的变化里。Rakuten Insight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东南亚各国养宠比例超50%,且半数宠物主为26-35岁的年轻人。这届年轻的宠物主们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为宠物提供最好的照顾和服务:从基础口粮玩具,到进阶智能设备,消费需求全面升级。《2024宠物用品行业市场洞察报告》预测,2030年东南亚宠物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50亿美元。
(图源:图虫创意)
林先生算是较早嗅到东南亚宠物市场商机的人。2022年,他带着自研智能宠物喂食器进军新加坡,原计划先用基础款积累口碑,再逐步推广带摄像头、支持语音互动的高端智能款,结果意外发现“基础款递到客户手里,客户连眼皮都不抬,一提高端款能语音互动、远程观察,他们立马追着下单。”
作为东南亚人均GDP超8万美元的经济体,新加坡宠物主的养宠理念早已从“满足宠物基本生存”转向“追求科学高效喂养”。上班族陈女士就是典型的智能养宠人:“我常出差,带摄像头的喂食器既能定时投食,又能远程观察猫咪动态,很方便。”
尝到新加坡市场甜头后,林先生迅速将生意拓展到马来西亚和泰国。过程中,他发现这里的市场需求随城市化率呈现明显分层,呈现高低端“两头热”格局。这一观察得到了同样在东南亚市场摸爬滚打的卖家张姐的证实:“在吉隆坡、曼谷等核心城市,客户们愿意为智能健康监测项圈、自动清洁猫砂盆等具备进阶功能的产品多花10%-20%的钱,而在槟城、清迈等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百元内的入门级智能项圈、自动饮水器更畅销。”
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是年轻一代的宠物主们既要“高效养宠”节省时间、又渴望“情感陪伴”消解孤独,更追求“科学养护”保障宠物健康需求的体现。从整个东南亚市场来看,养宠模式正经历从“粗放喂养”到“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升级。
当同行靠着设计感赚足文艺青年的眼球,在“硬件+门店+食品”的全链条里反复试探时,国内一家智能宠物科技品牌始终聚焦“宠物健康”,深入调研市场需求打磨产品。如今,该品牌已成为东南亚家喻户晓的智能宠物科技品牌,而支撑其突围的正是对用户需求的极致理解,那些藏在宠物喂食器里的传感器记录的不仅是宠物的健康数据,更是品牌读懂用户需求的关键。
(图源:图虫创意)
对卖家而言,摸清市场偏好只是入局第一步,如何搭建适配的供应链、控制物流成本、做好售后,才是承接市场需求爆发的关键。
在跨境电商行业常说的一句话是:前端营销固然重要,但后端物流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对宠物用品卖家来说,这句话尤其贴切。
赵磊的宠物烘干箱在进入东南亚市场之初,几乎被物流问题拖垮。跨境运输动辄二十天,后台催单消息铺天盖地,店铺评分一路下滑。最让他心惊的是,带温控芯片的烘干箱在集装箱里闷了半个月,到港拆柜时大半因受潮报废。那段时间,他甚至一度对这个市场失去信心。
就在赵磊陷入困境之际,Shopee的本地化履约成了他的“转折点”。他尝试把部分货品放进Shopee菲律宾的本地仓,效果立竿见影。标注“次日达”的商品上架没多久,点击率就翻了两倍,转化率也提高了40%。更重要的是,本地仓的恒温恒湿环境彻底解决了受潮货损问题。赵磊说:“以前担心的售后和差评,现在几乎不用操心,客户下单也更果断了。”
和赵磊相比,周婷遇到的难题则在于另一座“大山”——运费。猫砂盆体积大,运费按体积算,跨境直邮时物流成本几乎占到售价的三成。更棘手的是,智能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返修往返需要一个月,客户常常抱怨等待太久。
接入Shopee官方仓后,她的猫砂盆单台运费下降了50%,核心城市还能享受“次日达”“极速达”服务,整体履约速度提升了约70%。加上就近完成的本地售后,客户退换货体验明显提升。上半年,周婷的销量同比翻了一倍,好评率和复购率也随之上升。
像赵磊和周婷这样的卖家,曾经被“大件运费高、物流时效慢、售后周期长”压得喘不过气。而Shopee本地化履约为他们带来的,不只是仓储、配送和售后的一体化支持,更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增长跃迁:卖家运营压力减轻了,消费者的体验提升了,市场机会也真正被释放出来。
事实上,这些个体的故事也折射出东南亚宠物市场正在加速成型的趋势。随着需求日益多元,物流只是解决了“送得快、送得到”的问题,而真正决定生意能走多远的“胜负手”,往往藏在选品里。
由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和宗教差异极大,若忽视区域需求差异,单纯将单一站点的“爆款”产品盲目复制到其他市场,极易陷入需求结构错位的困境。既难以打动消费者,还可能因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最终影响经营可持续性。
从品类数据来看,泰国、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市场中宠物狗相关消费长期占据品类主导地位,且各市场的需求侧重点各具特色。而马来西亚市场,宠物猫用品则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形成“犬类主导”与“猫类热门”的鲜明分区格局。
在宠物粮这一核心品类上,泰国消费者既关注原料品质,又偏好欧美品牌,“milk(奶制)”“goat(山羊肉)”等关键词搜索热度居高不下,反映出对优质原料的追求;新加坡市场偏向精细化喂养,“Holistic(综合营养)”概念的狗粮凭借全面养护功效,长期占据销量前列,契合当地对科学养宠的需求;而越南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Pate(肉泥)”“Milk(牛奶)”等基础食材类宠物粮因价格亲民、适用性广,销量始终保持稳定。
(图源:图虫创意)
马来西亚猫粮市场消费则仍以干粮为主,但在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市场,湿粮占比已接近50%,凸显消费升级趋势;原料选择上,鱼类和禽类是全区域偏好度最高的品类。
下半年,万圣节、11.11大促、圣诞季接连而至,叠加曼谷东南亚宠物用品展等宠物用品展会助力,“爆单窗口”悄然开启。
节庆氛围下,“兼具仪式感与实用性”的宠物用品成为需求焦点。万圣季里,印着南瓜、幽灵图案的宠物服饰,能让毛孩子轻松融入节日派对;圣诞季时,可折叠收纳的主题宠物窝、方便携带的迷你餐具,既贴合家庭出游需求,又能营造温馨氛围,堪称市场优选。大促期间,宠物主粮、猫砂、驱虫药等刚需品常迎销售高峰,卖家可推出组合套装或设置阶梯满减优惠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放大销量潜力。
对卖家而言,想要在这段黄金期站稳脚跟,不仅要选对商品,更需严守合规底线,优化物流履约。具体来看,选品环节卖家可借力展会平台,调整品类结构,引入契合东南亚市场需求的特色单品;同时紧跟促销节点,善用平台“选品雷达”工具,结合区域消费特点,提前布局宠物粮、宠物服饰等刚需消耗品。物流端则建议优先选择带有时效保障的官方渠道,提前备货以压缩配送时长、降低履约成本,进而提升用户满意度。此外,还可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通过社交媒体开展预热推广,吸引目标客群关注。
东南亚宠物市场的蓝海大门已敞开,多元的需求、升级的消费,既带来机遇也考验能力。对卖家而言,找对适配的合作伙伴才能将复杂的本地化运营、供应链协调等难题化繁为简。随着细分赛道热度不断走高,Shopee 选择把平台核心能力拆解为可灵活组合的 “积木”,助力卖家降低本地化模型搭建门槛。接下来,谁能用这些积木更快搭出本地化模型,谁就有机会提前锁定下一轮增长的入场券。
(注:文中涉及的人物均为化名,旨在方便叙述,请勿与现实主体对号入座。)
封面/图虫创意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Dony)
本文作者对该作品拥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益。未经许可同意,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内容。转载请联系本文观察员,违规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