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是2012年由东盟10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尚有重要问题未解决,待解决之后决定是否加入)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从以下几组数据可以窥见RCEP的重要性:
1.15个成员国;
2.总人口22.7亿;
3.GDP 26万亿美元;
4.出口总额5.2万亿美元。
随着RCEP的签订,中国自贸伙伴将增加至26个,其中中日和日韩间还建立了新的自贸伙伴关系,中日间的自贸关系是中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意义非凡。
根据商务部的解读,RCEP通过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深化了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利用新技术推动海关便利化,促进了新型跨境物流发展;采用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提升了投资政策透明度,将促进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
具体到物流行业,RCEP将带给圈内哪些机遇和挑战?
根据RCEP涉及的内容和目标:
1.货物贸易开放水平达到90%以上;
2.用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投资准入谈判;
3.各成员之间关税10年内降至零关税等。
这意味着跨境贸易往来、投资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众多的产业的新机会和业务潜在增长点将不断涌现,由此也将带来巨大的物流业务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频繁,进出口货量巨大,随着RCEP正式签订,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提高,零关税一旦成为现实,对于物流行业的影响会特别显著。
关税对跨境物流产生直接影响,关税降低意味着物流需求将更为旺盛,未来不管是整车整柜、拼柜、小包这些物流都会增加。
而关税的变化也将带来跨境电商背景下清关方式和物流模式的变化。之前大宗贸易出口是要征税的,因此跨境电商配套物流更多以单个小包的模式出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关税成本。
“如果实现成员国之间0关税,大宗贸易将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毕竟大集包能利用规模化优势降低成本。”
上述跨境物流模式变化之下,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海外仓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RCEP签署后,背靠全球1/3的大市场,必将推动中国物流新建一批边境仓、海外仓和跨国分拨中心,以适应全新合作伙伴关系。
把货存到海外去,货物触达终端消费更便捷快速。这种发展趋势有点类似国内的云仓模式,等于跨境前置仓,尤其是对于工厂贸易商来讲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
但对于中间贸易商就有了新挑战,双方之间的博弈将产生变化。
目前国内的中间贸易商竞争的支撑点是在不同国家处理关税和跨境政策上的具有不同的长项。但如果RCEP签订正式实施,关税和相关政策简化后,优势供应链的厂商会不会不再需要中间贸易商,直接出海?
之前工厂没办法直接对接国外客户,现在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的模式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就可能不再需要中间商。
今年因为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了不稳定性和脆弱性。RCEP的签署提供的不仅是全新的市场和商机,打开中国物流视野,更重要的是,将在更广范围内扩展原有产业链,甚至重构新的供应链。
之前可能由于地域和政策限制,导致产品上新周期、原材料供应周期漫长或受限。随着贸易合作越紧密,供应链合作方式越多样,后期完全有希望形成大区域范围内全面的供应链共享生态。
作为跨境物流供应商,我们认为,虽然RCEP最终生效尚待时日,但为了抢抓这一风口,物流企业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立足国内物流,进出口贸易增长带动的不仅仅是海外段,还有国内段的物流——从工厂到跨境口岸、国际机场、从口岸到消费终端。
2.建设开放式物流平台,包含国内的揽收、仓储、报关到海外的干线、派送,每个环节都应该有一套相对标准化的模式,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系统能力、科技手段将每个环节联合起来。
RCEP成员国之间加快交流和互动,必然会推动仓储物资的智能管理、新型承运载体的研发进程和远程跨境送达的创新探索。
(编辑:江同)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