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01 互联网裁员潮
近几年,关于裁员的新闻层出不穷,在知名资讯平台搜索“裁员”二字,不仅都在最新热榜,更是大多与“互联网”相关。
美国职场调查机构PayScale数据显示,苹果的员工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的是30岁,而Facebook的员工则只有29岁。
在中国,这个数字更小,因为中国的经济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
据数据显示,仅在去年12月就有多家互联网大厂裁员。其中,爱奇艺裁员比例高达12%,快手被曝裁员30%,B站电竞部门裁员比例高达90%,蘑菇街整体裁员30%,技术部门更是高达80%的裁员比例,有赞两轮裁员近七成。
02 跨境人也面临35岁职业门槛
35岁中年危机,似乎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共识。然而,35岁何止是互联网行业门槛,就连报考公务员,应具备“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的资格条件,更别提普通用人单位的招聘年龄限制。
可见,跨境人也难免35岁就业门槛。一句“后浪可畏”,已经不足够形容年轻人给跨境电商行业从业者带来的冲击和压力。
03 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
于是,知乎上有一个热搜:“既然很多工作35岁就会被裁员,那么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获得了867万浏览。
其中,一条点赞量高达3万、1.5万收藏的回复是“没什么意义”,该网友认为“35岁失业的本质,是中国产业升级失败的结果”。
谁都会到35岁,难道就不配有社会身份了吗?
显然不是,除了较悲观的回复,也有不少持乐观态度的网友。比如有评论:“深耕一个领域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35岁,比不了体力,比不了薪资,你能跟年轻人比的就是你的专业,你建立的职业壁垒。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行业专家,这就是你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
04 社长认为
社长认为,“既然很多工作 35 岁就会被裁员,为什么还要深耕一个领域?”
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首先,35岁被裁并不是一定的,只是概率较大而已;其次,深耕一个领域本身的意义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保住一份工作。
每个行业都有限制,我们每个跨境人都逃避不了“中年”,但至少可以提前预防“危机”。提早起身上路,修炼自身,打破35岁门槛限制。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有很多跨境人在35岁之前就已经取得成功,也有很多跨境人在35岁之后才刚入行、重启人生。
(来源:跨境研究社@社长)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