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亚马逊卖家会说,SD广告和DSP广告的呈现形式很类似,那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投了SD广告还有必要投DSP吗?
我们知道有些消费者刚开始不是特别清楚自己想要买什么产品。比如说,某个消费者想要买件衣服,但是还不明确要买什么样的衣服,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展示型广告(SD广告)将产品主动地曝光在他面前。
SD广告在消费者初始的认知阶段,通过主动展示,引导消费者明确自己的购买需求,将这部分人群转化为新客。所以,SD广告对于抢占没有特定品牌感、随机性购物的人群有着重要作用。那么,怎么理解DSP广告呢?其作用体现在哪里?看个案例,DSP广告如何解决卖家实际痛点👇
某潮流服饰卖家👔👗👘🩳
卖家痛点分析:1. 价格定位中高端,价格优势不明显。主要竞品稳定大类前五十,该卖家尝试SP、SB、SD多重打法都无法撼动。
2. CPM成本较高,单量上不去。客户急需:提高整体单量,降低流量成本!
优化策略:
1.利用DSP广告的Oracle第三方人群标签扩展流量。在传统类目标签下,竞争越激烈,广告主买到的人群包成本就会越高,使用第三方人群标签的目的就是巧妙避开竞争,从而降低广告成本,为卖家打开低成本引流通道。
2.利用DSP的人群定向,把促销广告推送给看过竞品详情页但还没购买的人群、也可以是竞品的购买人群,从而跟他们的爆款造关联位!同时,采用SIM策略加强关联类目曝光,提升交互,抢占竞品流量。
3.利用DSP广告Creative素材自定义功能制作吸睛广告内容,并根据DSP广告版位效果反推Creative素材制作,对点击、转化效果好的版位加大投放。在DSP广告投放中做Daily Budget和CPM出价的卡控。
4.通过DSP广告站外投放,为旗舰店引流。选择“潮流服饰”人群相关的站外网站、媒介进行投放,如:国外年轻人热衷的媒介软件,Kindle青年版、IMDb网站/APP等。优化结果:通过以上DSP广告的策略应用,卖家的CPM整体下降50%,ROAS提升2.5倍,旗舰店的单量有显著提升。
通过DSP站内、站外全渠道打开的方式积累数据,量化不同渠道、触点的转化归因,以及不同策略的CPM、ROAS指标;追踪CPM和转化效果的最佳平衡点,最终帮助卖家以低成本流量获得单量的明显提升!DSP让这位卖家收获了意外惊喜!
从上面案例可以看到,SD广告和SP、SB广告等一样,是亚马逊广告生态中的一种广告产品,而亚马逊DSP则是一种让你能够以程序化方式购买广告(包括但不限于展示广告),并采用可自定义的不同策略(人群、素材、渠道),覆盖消费者漏斗全部阶段的解决方案。所以,把DSP广告看成一种综合性的广告解决方案更符合当下精细化广告运营的背景。
(来源:FeiWei说跨境)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