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
作者:陈庭
7月24日,有消息指出,京东正考虑以22亿欧元(约合185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德国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
Ceconomy已发布公告确认,正在与京东深入洽谈潜在收购事宜。
6月,刘强东在一个小范围分享会上谈到,京东未来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是国际业务,“我们在欧洲干了三年,现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还不够,还得再干半年,干到今年年底,明年才能开始营业。”
如今这记重拳,便是直指欧洲消费电子线下市场腹地。【对接更多新奇特高利润蓝海品类!8月15-17日,锁定2025(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点击报名)】
Ceconomy前身是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集团(Metro Group)旗下消费电子业务板块,2017年分拆出来,成为独立上市公司。
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是欧洲家喻户晓的电子零售品牌,主要销售电视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线下门店超过1000家,遍布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13个国家,堪称“欧洲版国美+苏宁”。
刘强东曾表示,京东的国际业务战略是本地电商,本地建团队,本地采购、本地发货。
收购Ceconomy显然符合刘强东的战略规划。对京东而言,吞下Ceconomy便有机会向欧洲本地化玩家蜕变。Ceconomy拥有庞大的门店与仓储网络,这与京东自身的物流体系高度互补,不仅能迅速补强其在欧洲的物流网络布局,更能显著提升品牌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际电商仅占京东整体业务的0.5%,而收购Ceconomy则可能将这一份额提升至1.8%。
其实这不是京东第一次试图收购Ceconomy了。2023年,京东就尝试收购Ceconomy,但由于多重因素阻碍,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京东还在2024年考虑收购英国电子零售连锁Curry’s,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放弃了该交易。
如今重启谈判收购Ceconomy,显示出京东拓展欧洲市场的决心。
对于Ceconomy而言,被京东收购可以说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
截至2025年3月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核心市场,其销售额同比下滑约3.4%。
公司估值也降至历史低位,2025年股价较2020年高点已缩水超过30%。而京东给出的价格,显然对管理层和部分投资者来说充满诱惑力。
然而,尽管双方都承认谈判已进入“深入阶段”,但目前仍未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其中的一大障碍,源自Ceconomy极为分散且复杂的股权结构,最大单一股东Kellerhals家族持股约30%,Haniel家族紧随其后,持股16.7%。此外,Meridian基金会和Beisheim基金会分别持有11.1%和4.8%的有投票权股份,另外,还有约36.3%的股份处于散户手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京东正积极与Ceconomy的主要股东接洽。 但若无法赢得这些关键股东的支持,交易有可能搁浅。
德国《Handelsblatt》报道指出,一方面,有担忧被中资收购可能带来“控制权丧失”;另一方面,也有高管认为,“如果京东能带来平台、物流和流量能力,反而是转型良机”。
京东的出海生意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其便推出对标阿里速卖通的Joybuy业务,然而由于业绩未达预期,最终在2021年停止运营。
但这并未浇灭京东出海的决心。刘强东也不止一次公开表态,强调出海业务的重要性:“是否国际化,决定了京东未来的生死存亡。”
京东发力欧洲市场,是近几年的事情。
2022年1月,京东在荷兰推出全新业态——“超级仓店”ochama,寓意是“令人惊叹的全渠道购物”。顾客可以在ochama自提点提取线上订单,也可以选择送货上门服务。
2023年10月,ochama宣布新增19个国家提供配送到家服务,包括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在内的欧洲24个国家的消费者,均可以通过ochama一站式购买食品、3C、母婴、美妆、家电等全品类商品。
2024年欧洲杯期间,京东在荷兰上线“小时达”配送服务。同时,ochama还在荷兰、比利时、德国和法国设立了数百个自提点和超1000个自提柜,与当地领先的包裹服务商Viatim及能源巨头壳牌等商家建立合作关系,推广自提服务。
布局仍在加速。 今年4月,京东在英国伦敦低调测试其欧洲线上零售品牌“Joybuy”,提供日用百货、美妆护肤、3C电子、家居等多品类商品,预计年底正式营业。
京东毫不掩饰要复制国内电商便利的雄心:“我们欧洲的零售业务,就像国内一样, 确保给客户提供有品质的商品、超低价格和‘211当日达’的服务。”
7月9日,京东宣布正式开启半托管业务,强化全球电商布局。该模式由京东全球售负责对海外用户的营销推广,商家负责发品、定价、履约、售后。首批覆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9个重要海外市场。
但京东的半托管与“出海四小龙”有显著差异。其一是聚焦于海外华人市场,避开了跟其他平台的直接价格战;其二则是强调“只卖品牌商品”,与低价白牌策略形成鲜明对比;最后,通过京东物流,构建“2-3日达”时效圈,优于Temu的7日达和亚马逊FBA的3-4日达。
不难看出,京东出海选择的是一条跟传统跨境电商截然不同的道路,而是坚定选择本地化策略——本地建团队、本地采购、本地发货,只售卖品牌商品。
这种重资产、深扎根的模式,势必要在本地布局完善的供应链、物流配套,此次收购Ceconomy,就是京东在欧洲零售终端的“大落子”。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