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标抢注已成为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竞争手段。若企业未及时在目标市场注册商标,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或职业抢注人盯上,届时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发起无效宣告或异议程序。更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抢注行为已从零散个案升级为规模化运作,甚至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究其根源,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受以下五大因素影响:
1. 法律漏洞与地域性保护
“先申请”原则:大多数国家采用“申请在先”的商标注册制度,而非“使用在先”原则,导致抢注者可以抢先注册他人未及时申请的商标。
地域性限制:商标权仅在注册国有效,若未在目标市场注册,容易造成境外保护缺失。
审查周期长:部分国家商标审查流程较慢,抢注者可利用时间差完成注册,而原品牌方维权成本高、周期长。
2.经济利益驱动
高价倒卖:职业商标掮客批量抢注热门商标,再以高价出售给原企业。
勒索授权费:抢注者通过诉讼威胁企业支付许可费或和解金。
低成本高回报:注册费用低,但转售或索赔收益巨大,形成灰色产业链。
3.市场竞争策略
阻止对手进入:竞争对手抢注品牌商标,以诉讼阻碍其市场拓展,形成贸易壁垒。
代理商垄断:海外代理商抢注品牌商标,要求独家代理权或提高分成比例,如某服装品牌在英国被代理商抢注。
4.企业保护意识不足
忽视国际注册:许多企业仅在国内注册,缺乏品牌保护意识,未提前布局海外市场。
维权困难:跨国诉讼成本高、程序复杂,部分企业被迫放弃或高价赎回商标。
5. 文化因素
某些国家由于未加入《巴黎公约》或《马德里协定》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或者虽然加入但对条约义务执行不力,往往成为商标抢注的高发地。在这类国家,司法实践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1.对国际商标权的保护意识薄弱
2.司法裁判存在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3.商标无效宣告程序冗长且成本高昂
即使被抢注企业启动法律救济程序,也常常面临:
1.本地司法机关对本土企业的倾向性保护
2.证据认定标准严苛
3.诉讼周期漫长(通常2-5年)
4.维权成本远超商标本身价值
当发现商标被抢注时,首先需要确认抢注商标的法律状态:如果商标尚处于公示期(通常为3个月),可以选择动异议程序;如果商标已经核准注册,则需要提起无效宣告程序。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两类程序的成功率都高度依赖于证据体系的完整性和证明力。
被权利人应当重点收集以下几类证据:能够证明在先使用权的相关材料,如最早的产品销售记录、宣传推广资料等;能够证明商标知名度的证据,如媒体报道、获奖证书等;以及能够证明抢注者恶意的证据,如批量抢注记录、勒索沟通记录等。
以欧盟商标被抢注为例:
商标正在申请中,可向欧盟商标局提出异议程序:
1.提起异议
异议必须在商标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过期则无法异议。
2.异议流程
冷静期:双方可申请2个月冷静期协商和解,最长可延长至24个月。
对抗期:若和解不成,异议人需在2个月内提交证据,被异议人可答辩。
3.裁定:
EUIPO通常在6-8个月内做出决定,败诉方可向EUIPO上诉委员会上诉。
商标已经注册下来了,也可以向欧盟商标局提出无效宣告程序:
1. 无效宣告提出时间
无严格时限:基于绝对理由(如缺乏显著性)可随时提出。
5年限制:基于相对理由(如商标冲突)需在注册后5年内提出(恶意抢注除外)。
2.对抗期
双方进入对抗期,具体时间节点如下:
(1)商标持有人有2个月的时间提交答辩意见(如使用证明、抗辩理由等);
(2)无效方有2个月的时间对商标持有人的答辩意见进行反驳;
(3)商标持有人有2个月的时间就无效方的反驳意见继续提交补充意见。
3.裁定
EUIPO通常12-18个月出结果(比异议更长),若成功,商标视为自始无效。
针对欧盟、德国及英国市场的商标抢注风险,小Jude特别编制了系统的维权解决方案指南。该指南不仅详细解析异议程序与无效宣告程序的关键操作流程,您可通过图示链接获取完整内容。
在此,小Jude必须强调一个铁律:商战未启,保护先行。商标国际布局绝非纸上谈兵,而是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核心环节。实践表明,前瞻性的商标保护可实现三重价值:其一,筑起防御恶意抢注的防火墙;其二,规避后期平均高达原始注册费用20倍的维权成本(据WIPO 2023数据);其三,为品牌国际化扫清法律障碍。与其在抢注纠纷中耗费维权资金,不如提前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护城河。
如果您的美国、德国、英国、欧盟、墨西哥等海外商标遭遇抢注,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专业法律支持。我们的服务包括:对抢注商标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根据当地法律制定应对策略,代理商标异议或无效宣告程序。同时,我们也提供全球商标注册服务,协助您在中国及海外市场进行商标布局。无论您需要商标维权还是注册保护,都可以联系我们咨询具体方案。
(来源:聚德Ivy)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