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亚马逊已经发起了多次大面积的扫号,扫号力度之大,亚马逊卖家苦不堪言。如今,亚马逊平台再次发起了新型扫号——产品详情页违规,令中招的卖家一头雾水。【突发新型扫号,亚马逊卖家如何自救!8月21日,(武汉)亚马逊千人峰会,官方经理现场支招,传授申诉技巧。点击报名】
01
大批卖家收到扫号邮件
近日,亚马逊又突发新型大面积扫号,大批亚马逊卖家收到了账号被停用的邮件通知。
根据卖家晒出的邮件通知显示:“根据亚马逊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第3条的规定,你的亚马逊卖家账户已被停用。你的物品已被删除。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亚马逊卖家不得在产品详情页面上更新违反我们政策的信息,例如定价和折扣信息、不相关的关键词或引用其他产品的声明。”
收到这一邮件后账号被停用的卖家不在少数,甚至有卖家被扫了一大半的账号。
“公司一大半的账号都收到了这个邮件,被扫了一大半,紧急开会了。”
“今天早上一个新账号才出一两单停用了,这是什么操作。”
“好多人中招了,这个原因到底是啥?”
不少卖家在收到这个邮件的时候表示十分茫然,虽然不是第一次经历扫号,但是第一次见到因为产品详情页上出现定价和折扣信息、不相关的关键词或引用其他产品的声明等原因被扫号的。
从目前卖家的反馈来看,这两天被扫号的卖家涉及了多个站点,而且收到的都是同样的邮件,都是因为产品详情页违规这个原因。
一位卖家告诉雨果跨境,他这次被扫了将近一半的账号,有些账户甚至新的链接也被扫了。“询问了申诉的服务商,但是服务商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个原因,只能经过账号体检之后才能确定真正的封店原因。”
另一位卖家表示,这一次扫号的原因太奇葩了,如果是因为产品描述不符也应该先警告给机会修改,直接就扫号了,实在是太狠了,而且到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过,这次大部分被扫号的卖家都有一个共性,大多数是铺货FBM卖家,而且是服饰类的卖家,他们的亚马逊店铺的产品链接数量都较多。
“这次扫号确实一头雾水。我公司店铺的产品铺货确实存在堆关键词的情况,但是没有乱堆,基本都是精准长尾词,而且有同事账号并没有堆关键词,但是也被扫号了。只能猜测是不是亚马逊要清理FBM卖家账号的链接。“一位卖家说道。
也有卖家尝试进行申诉,但是进行申诉时页面仅显示一个框,也让许多卖家劝退,保险起见还是等确定原因了再进行申诉较为稳妥。截至目前,亚马逊官方还未对此次扫号有做出相关回应。
02
亚马逊2大类目集中整改
除了大规模扫号让卖家感到窝闷之外,近期亚马逊针对两个截然不同的类目——高压清洗机与手工制品,启动了大规模调整。无论是依赖类目流量的工厂型卖家,还是深耕小众市场的手工匠人,都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了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
近日,不少第三方卖家发现,高压清洗机类目似乎遭遇了亚马逊的“大清扫”——自家产品链接集体失去了购物车权限,榜单上只剩亚马逊自营商品“稳坐钓鱼台”。有卖家无奈调侃:“昨天还能正常出单,今天就直接凉透了。”
这意味着原本依靠类目曝光与购物车转化的卖家,流量被显著削减,部分卖家反映,原本销量稳定的产品在调整后订单几乎停摆,大量库存被困在仓库,带来额外的仓储与资金压力,而恢复销售的具体门槛和时间尚无明确说明。
虽然具体原因尚未公开,但卖家圈已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该类目存在普遍的参数虚标问题,如水压数据不实;也有人怀疑与专利侵权或资质缺失有关,甚至不排除平台出于安全认证考虑进行统一清理。无论真相如何,此次整顿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库存被困在FBA仓库,滞销风险和额外仓储、移除费用随之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这一类产品,卖家在上架前必须确保检测报告齐全、认证文件有效、说明书与标签符合当地法规。一旦发生类目整顿,合规性完善的商品更有机会快速恢复销售,而不合规的库存则可能陷入长期冻结状态。
另一场调整则发生在亚马逊的手工制品市场。过去,平台为手工商品设置了带有“GUILD”前缀的宽泛类目,如家居、珠宝、配饰、服装等。这种分类虽方便集中展示,但在搜索精准度上存在不足。
从今年 8 月开始,亚马逊分批将这些类目迁移至更细分的标准类目——例如“手工枕头”被调整到“PILLOW”,“手工项链”进入“NECKLACE”。迁移期间,卖家必须补充新的必填属性,如鞋类尺码(footwear_size)、婴童安全声明(CPSIA)、材质说明等。缺失信息不仅会导致Listing被禁止,还可能直接下架。
虽然亚马逊保留了原有的评价和销售历史,但产品排名会转入新的标准类目,与工业化生产的低价商品直接竞争。对于成本较高、单价相对偏高的手工卖家而言,这意味着排名下滑、流量减少、价格竞争压力加剧。有卖家反馈:“在迁移后排名跌出前500名,销量短期内几乎归零。”
资深卖家K建议手工类目卖家在此次调整中可从三方面应对:首先,及时在后台检查并补齐所有必填属性,确保系统准确识别类目,避免因信息缺失导致下架;其次,在主图、标题及商品描述中强化“手工”元素与制作故事,用低成本方式保持差异化形象;最后,借助数据工具挖掘新类目的长尾搜索词,对原有关键词进行优化与替换,以提升在新分类下的搜索曝光和转化机会。
从高压清洗机到手工制品,这两次集中整改虽然涉及的类目差异巨大,但背后都体现了亚马逊平台一贯的运营逻辑——提高合规门槛,优化消费者体验。
可以预见,未来亚马逊此类针对细分品类的调整会更加频繁,且执行节奏更快。对卖家而言,提前建立合规与运营的缓冲机制,比事后被动补救更具竞争力。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在规则趋严的大背景下,适应并利用规则变化,反而可能成为突破同质化竞争的机会。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