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不懂的操作,会是对手领先的原因吗?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热衷调研竞争对手的运营操作手段呢?其实调研竞争对是想通过系统化的分析来增强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自己产品的推广策略从而实现订单增长。
通过观察竞争对手销售排名、评论数量、上新频率等,识别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分析竞品的排名波动、促销时间和内容更新节奏,有助于预判类目是否有新的玩法,以便跟上更新节奏,防止掉队太多。分析竞品的图片、标题、五点描述、A+页面和用户反馈,可以借鉴其不错的表现方式,也可以找到流量差距,同时发现并规避被消费者留差评的问题。
如果能找到痛点,找到差异化切入点的话,是能做出利润率更高的产品。了解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动和促销活动,可以帮助你合理定价,并通过限时折扣、捆绑销售等手段提升转化率。同时通过竞争对手的广告投放词及关键词排名的波动情况,分析得到不同阶段卖家的广告推广侧重点,可以发现高转化词和热门长尾词从而让自身产品广告ACOS更好。
但是在分析竞争对手的时候,竞争对手2个奇怪的操作,让很多卖家都没有看懂。
情况一:竞争对手评论曲线波动如心电图
通过卖家精灵插件分析竞争对手时,我们有时候会看到,链接的评论星级出现明显波动,一下子涨了、一下子又掉了,看起来好像有什么异常发生。不少卖家疑惑这是什么原因?那这里其实背后有两种常见的原因。
图片来源:卖家精灵
1.不断地拆分合并
有时候卖家会去合并变体,或者减少一些子体,而这种操作,往往会直接影响整个链接的评论星级。但注意很多人以为是自己动的,其实也有可能是别人动的。甚至你看到有些子体已经不在售了,评论数据还在影响着整个链接。那怎么判断到底有没有变体在动?最稳妥的方法是去亚马逊后台验证。
路径是这样的:
目录→ 添加商品 → 创建变体→ 使用变体向导
图片来源:亚马逊后台
在这里,你随便输入一个ASIN,就能看到这个链接当前的变体结构,子体有几个、各自情况怎么样,都能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亚马逊后台
如果你发现原来有的子体现在没有了,那很可能做了减变体动作;如果你发现子体突然变多了,那就是合并了。很多时候,星级的剧烈波动,就是从这个变体结构变动开始的。
2.全球评论共享
这点比较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做多站点销售的卖家,一定要留意。你会发现,有些链接,评论星级突然掉了,但变体根本没有动过。这是为什么?
是评论共享消失了。什么意思呢?
亚马逊对于同款商品,如果在不同站点都有销售,比如你在美国站、英国站、日本站都有卖,它会尝试将这些评论共享到一起,形成全球评论展示。
但是这种共享,并不是100%稳定。它可能今天有,明天又没了。尤其是有时候亚马逊扫描到一些异常,会临时取消共享,等一阵子又自动恢复。
我自己就有一个链接,从开始售卖到现在,变体从来没动过,但评论有时候就少一大截,过两天又回来了。不是人为干预,而是亚马逊自己在反复横跳。
情况二:频繁修改标题
图片来源:卖家精灵
只要不是亚马逊新人都知道,亚马逊的产品标题不是随意能改动的内容,频繁修改标题可能影响搜索排名,但是通过卖家精灵插件分析竞争对手时,发现优秀的竞争对手在频繁修改标题是不是一脸懵,这是为什么?
1.AB测试
这个可能性最大!大卖会通过小幅修改标题,观察每一次调整后点击率和转化率的变化。加上或删去某个关键词,看是否影响流量入口。调整关键词顺序,测试算法对排序的权重。替换吸引眼球的词汇,刺激用户点击。这种策略背后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测试优化,并非盲目修改。
2.抢占新流量入口
新类目出现的热门关键词如节日相关词、热搜词,或者发现市场的偏好发生偏移。比如近期偏好长尾词,品牌词。那大卖为了抢占新流量入口就会修改标题。
3.配合广告策略
精准匹配当前广告投放关键词,提升点击率和广告表现。因为广告词放进标题有助于相关性评分提高,从而实现更好的广告效果。
标题频繁修改确实会影响权重,但如果控制得当,并且每次修改都有明确目的,反而能提升产品表现。这类竞争对手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不仅懂规则,还会利用规则的做精细化运营。
现在卖家精灵插件可以查看竞争对手什么是优化图片,标题,新增广告,让竞品分析越来越方便了。
图片来源:卖家精灵
最后:说到底,竞品分析不是为了模仿别人,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研究的不只是对手的操作,而是他们背后的策略逻辑、数据思维和市场判断力。看得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偶然,什么是套路;拆得深了,就能少走弯路,走得更快。这,就是竞品分析的意义所在。
(来源:跨境王王今)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