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跨境行业出现了一种新型商标抢注手法,职业抢注者通过盗用卖家身份信息,在澳大利亚批量注册同名商标并完成亚马逊品牌备案。更严峻的是,经深度调查发现,这种诈骗手法已呈现跨国蔓延趋势,除澳大利亚(当前重灾区)外,加拿大、印度等多个亚马逊站点均出现相同作案模式的抢注案例。
事件详情(以澳大利亚为例)
我们在为客户处理商标事务时发现异常情况:客户的商标在亚马逊平台显示正在备案,但客户确认并未进行过相关操作。经调查发现,抢注者不仅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商标名称和类别,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还盗用了客户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商标注册申请。
图片来源:聚德知识产权
关键发现
- 抢注者申请的商标与被抢注者已注册的商标,名称、持有人信息、产品类目完全一致
- 我们的律师收到了亚马逊品牌备案验证码,但并非我们客户提交的备案申请
作案手法分析(多国站点呈现相同模式)
与传统的商标抢注不同,此次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
- 直接使用被抢注方的真实资料申请商标(商标名称、注册类目、被抢注者的身份信息)
- 申请之后立即进行亚马逊品牌备案
我们收到客户反馈
印度站同样遭遇了完全相同的商标抢注手法
图片来源:聚德知识产权
抢注动机揭秘
通过与业内人士沟通,我们了解到这种操作手法的深层目的:
- 使用相同申请人信息可以避免商标近似性审查
- 递交申请后可以在平台备案,备案成功后获得平台编辑权限
- 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跨站点跟卖,利用小站点影响大站点的运营
卖家分享为什么抢注
图片来源:聚德知识产权
抢注动机分析
聚德推测:这种抢注旨在通过亚马逊品牌备案获取产品编辑权,并通过跟卖牟利,抢注者盗用信息申请同名商标备案成功后,即可通过平台审核获得listing修改权限,为跟卖创造条件。更严重的是,一旦备案成功,抢注者可能直接移除品牌方原有产品链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卖家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尽快完成亚马逊各站点的商标申请和品牌备案工作,进行关联备案,以防链接被他人在其他站点同步。
其次,由于抢注者使用与被抢注方相同的申请人信息进行备案,被抢注的卖家可在亚马逊品牌备案后台主动关联这些被抢注的商标,从而有效阻止抢注者完成备案流程。
最后,需定期检查商标是否被抢注,并监控品牌备案账号权限,防止他人非法获取账户和商品链接控制权。
已有卖家通过及时关联被抢注商标
阻止了抢注者的企图
图片来源:聚德知识产权
此次事件警示我们:在亚马逊全球一体化运营体系下,即便是卖家尚未开展业务的站点,也存在被抢注的风险,任何站点的商标保护缺失都可能埋下隐患。鉴于当前商标抢注行为日益猖獗,我们强烈建议您立即开展全站点商标状态核查,并尽快完善海外商标保护体系。
(来源:聚德Ivy)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