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eBay中国市场公司开始陆续裁员,不少eBay卖家开始担心,是不是eBay要倒闭了?
大家千万不要被标题党迷惑,倒闭是不会滴,但是退出中国市场也在给大家一个警示:市场的格局在不断变换。无论是美国监管动作还是国际形势,都让平台生态更有变数,独立站成为必须要做的那条路。
01
eBay现在的真实情况
eBay并没有倒闭。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在大约26亿美元左右(季度营收数据来自公司财报),说明平台仍有稳定的现金流和GMV基础。
平台的流量在总体上与年轻短视频驱动的平台比起来显得保守,但在几个细分赛道有明显优势:例如高客单的收藏品、翻新/二手电子、汽车配件和奢侈品,这些品类的买家具有较高的购买意愿和复购可能性。近期公司也在聚焦“enthusiast/爱好者”买家作为核心用户群。
02
为什么大家觉得eBay“没落”了
一是流量端被更激进的低价和内容型平台抢走。像Temu、Shein这类以补贴、流量和强投放为主的平台,在短时间内吸走了大量“冲动型”“低价型”消费流量,导致eBay在服饰、快消类目的体验感下降。
二是平台运营和规则对卖家的摩擦上升。很多卖家反馈后台体验、风控误杀、广告成本上升,短期内拉新变贵、运营变累,这让平台对新品牌的吸引力下降。市场上的放缓也反映在公开的业绩指引和股价反应上。
三是用户偏好结构在变。年轻用户更依赖短视频种草和社媒生态,购买路径由“去平台直接搜索”转为“先看内容后下单”,这对传统的以检索+分类为主的市场型平台不利。
03
近期美国法规与监管很关键
今年(2025)国会对大平台的竞争监管大幅活跃,已经有多个与数字市场竞争、并购审查和平台行为相关的立法提案被提出,其中包括旨在强化反垄断执行、收紧并购门槛的议案(例如 S.130 等)。这类立法和相关讨论会改变大型平台的竞争边界和监管成本。
同时,监管机构(如FTC)在2025年也加大了对电商领域不法行为和欺诈性项目的执法力度,公开对某些电商骗局采取禁业、罚款等强硬措施,这显示出监管从“谈判/调查”向“实际惩戒”转变。对卖家来说,这意味着规则环境在变——长期看利好公平竞争和中小卖家,但短期可能带来更多合规成本与不确定性。
04
对卖家的实操建议
1)判断你的品类能否在eBay持续获利。若你主营汽车配件、收藏、翻新/二手高价值品,eBay依然是重要渠道;若是低价快销、潮流服饰,平台外的获客效率可能更高。
2)双轨策略优先:把那些在eBay能稳定出单、毛利高的SKU放在eBay上维持流量和营收;同时用独立站做品牌、做用户数据沉淀、用邮件/SMS/社群做复购。
3)导流要立刻做。每笔eBay成交都设计导流动作:包裹内卡片、发票加折扣码、售后邮件诱导注册独立站。导流不必一次到位,先做能追踪效果的A/B小规模测试。
4)风控与账号安全要专业化。不要共用同一浏览器/同一IP登录多个账号;使用容器浏览器或专业的IP隔离工具,避免因账号关联被平台误判。
5)广告与获客要讲ROI。独立站的初期投放要分批测试,先锁定一个能盈利的流量来源(比如某条短视频+转化页),测清CAC后再放量。
6)把法规合规当成竞争优势。关注美国/欧盟的合规要求(退税、海关、消费者保护等),合规做得比同行好,能降低长期风险并赢得商务合作与平台信任。
eBay不是马上倒闭,而是一个老平台在收缩和重塑。短期被Temu/Shein等平台抢流量是事实,监管和法律环境的收紧也在改变玩法;但这恰恰给独立站和多渠道卖家留下了窗口期。
对愿意做品牌、愿意沉淀用户的卖家来说,现在启动独立站、把平台流量做为引流池并逐步实现自有流量转换,是最实在的长期策略。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品牌出海生意经)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