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深圳宝安某电器公司在厂区大门口公告栏处张贴通知,宣布因经营出现严重困难,股东已于8月29日表决通过提前解散公司的决议。这家成立13年、员工数量一度超过600人的企业,从股东作出解散决定到正式发布公告仅历时6天,过程迅速,令人唏嘘。【外贸行业疲态渐显,急需开辟新战场!2月28日-3月1日,2026雨果跨境全球平台资源大会将在深圳盛大开启,现场集结上百家跨境电商全新平台与最热平台,点此报名获取商机!】
01
突然宣布解散,员工懵了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是一家港资企业,成立于2012年7月20日,坐落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作为一家专注于塑胶制品制造与销售的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美发用具、厨具、汽车灯等各类小型家电,同时也涉及电子开关、灯座、照明设备及汽车配件等领域。
该公司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至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境电商领域中具备一定知名度,不仅自主开展出口业务,也为其他跨境品牌提供代工服务。
该公司曾经历较快发展时期,但停工迹象早已显现。早在两年前,该厂就曾发布“停产六个月”的通知,之后屡次出现间歇性停工,这些断续的生产状态持续折射出企业运营能力的逐步衰减。
据企查查数据,2024年该公司参保人数为168人,相比2016年高峰阶段600多人的规模,员工数量已大幅缩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司解散进程极为迅速。8月29日股东会议决定解散,9月4日即公开张贴解散公告。这意味着许多员工在9月3日仍正常上班,第二天就面临失业。
公告称,公司将在劳动关系终止日通过银行转账结清所有员工的工资。至于经济补偿金,将依清算财产情况按比例向员工分配,员工最终能否获得足额补偿,取决于清算后的资产状况。
不少员工对此感到突然与无助。一位工作九年多的员工表示:“全家的房租、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靠这份工资支撑,现在一下子失去收入,太突然了。”
其实类似情况在深圳跨境电商领域并非孤例,折射出当前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普遍压力。
深圳宝安区的小家电产业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具备从研发、生产、加工、物流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条,2018年出口额约达30亿美元。
然而,随着区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宝安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出口重镇和制造强区,正在推动传统低附加值制造业向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低端制造如今正面临人力成本上涨、厂房租金压力、国际订单转移(如转向东南亚、墨西哥)以及产业升级等多重挑战,一波传统制造企业逐渐被边缘化,上述解散的电器公司可以说是这种产业变迁下的一个缩影。
02
外贸工厂“倒闭潮”背后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许多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老牌外贸大厂宣布关厂停业员工解散。
此前,惠州华×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结业通告,正式宣告这家扎根珠三角、经营超过十年的港资外贸工厂即将走向终章。通告中指出,由于经营困难,公司决定自2025年8月31日起正式终止经营,并进入清算注销程序。仅相隔10天,另一家拥有近30年历史的老牌港资制造企业,深圳迅×电器也用一纸公告宣布公司解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连倒闭的外贸工厂都表示“经营困难”。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推进,这类依赖传统外贸模式的企业逐渐显露疲态。
深究这些外贸工厂倒闭的背后,其实叠加了多种因素。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全球市场消费需求疲软,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这些外贸工厂对外依存度极高,企业缺乏创新意识、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等,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这些外贸工厂受到影响较大。
另外,低端制造工厂内部经营成本压力大也是压垮外贸工厂倒下的其中一根稻草。外贸的工厂订单逐年下滑,厂房租金与人力成本却逐年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工厂的利润空间,使得许多外贸工厂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而且,伴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成为必然,很多传统外贸工厂市场参与者众多,产品壁垒不高、更新迭代速度不快往往难以跟上市场步伐,最后只能被市场淘汰。
如今我国制造业转型还需历经一段不短的阵痛期,但上述工厂也并非代表了全部外贸工厂的结局。从海关数据来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但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也在攀升。今年前5个月,船舶、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增速较快,分别增长100.1%、26.3%、17.8%。
这也侧面看出,如今有很多工厂正在积极进行转型,也意识到了变革和创新是企业乃至个人快速变化的时代生存下去的关键。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