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你的收藏夹,你是不是默默收藏了几十个选品视频,收藏夹满满的“爆款逻辑”,“蓝海选品”结果呢,距离上一次收藏时间已经过去3个月了,还是迟迟没有发新品过去。
不是你学的不够多,是你被正确答案困得太久了,这是我们大多数新手小白做亚马逊的通病。我们总以为做电商,得先找到那个完美的产品-销量高,竞争低,利润厚,还不用售后。好像选品过程中,只有遇到四个要素都满足的产品才可以发货,这就好像是一个标准答案一样,只要这个“标准答案”一上线,财富自由就自动到账了。
可现实是,你越查越怕,越查越不敢发货,最终以放弃收场,于是乎你越做越没有信心,越来越想放弃。
但我想要告诉你一个真相:亚马逊根本不是考场,它只是一个试验场。
平台不在乎我们有没有用工具,会不会计算公式,它只认一件事- 有没有客户下单。也就是,对于我们选品来说,平台不要我们眼中的完美公式,要的是“可验证的需求”。
我们团队已经成功自营数十家店铺,每一个稳定盈利5W+ 的店铺,都不是靠“完美选品”跑出来的,而是不断测试出来。
从小白到年销售额3000w, 我们总结出来适合大多数普通人入行的三圈选品法,很简单,但特别实用。
亚马逊有几十万的细分类目,新手小白大胆地去前台查看每一个细分类目。去看他们的市场需求,去搜索框搜索关键词,看同行在售卖的产品数量,去看他们的月销量情况,是否受到季节波动影响。 热销的产品listing 的review 评论如何, 评分数量是否高。
去找关键词搜索下,前面几页都有正常出单的产品,这说明产品有一定市场需求体量;去找受季节影响小的产品,这样只要出单了就不用过多考虑季节波动的备货问题。这两点至关重要!
以自行车锁为示范,关键词为:Fahrradschloss
前台搜索关键词,借助第三方工具,比如卖家精灵,sif 之类的工具,能看到搜索结果前面几页的产品销量情况。

图片来源:亚马逊前台
再从全年搜索趋势看到搜索量一年内,呈现10月到2月相对淡季,其他月份需求量较稳定的情况,虽然有一定的淡旺季,但需求量近年来波动较稳定,可以选。
图片来源:亚马逊前台
别去看啥top100 月销量多少,你就去搜索关键词,看前面几页产品中有没有新品,看新品的review,去看客户的差评点是啥? 去找老品,去看老品和新品有哪些区别,老品的review中,客户最在乎的产品卖点是啥。结合新老品的review,去找到我们的机会点。也许是包装的问题,也可能是产品安装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质量的问题。只要我们能解决其中一个问题,我们就能去做。
为啥越来越多国内电商人入局亚马逊,因为亚马逊实在是太有侵权保护意识了。不会像国内电商平台那么卷,一模一样啥都不用改的主图你用我也能用,在亚马逊是不可以的。所以当我们选中产品上架之前,一定要注意去查相关认证,专利,侵权,是否存在类目审核等问题。新手尽量不要选择认证多的,比如母婴类,儿童玩具类等产品。不是不能做,别拿第一款产品去赌规则的风险。
记住我上面三个基本选品逻辑。只要打开电脑,去前台搜索,找新链接,找老链接,去翻review, 30分钟,就能判断一个品值不值得尝试。
很多人往往卡在“最好”。其实,做亚马逊的第一步,不是选最优解,而是选择“我能做”。
如果你资源少,就避开大词; 你发货慢,就选择轻小件;你预算紧,就做微创新。
匹配自己的能力去打细分市场,这才是小白入行的聪明策略。
我们团队成立在东北,前期由于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成熟运营,都是用我这个方法慢慢的给新同事们信心,现在大家都能独立带店铺且利润稳定。
我时常跟运营同事们说,做亚马逊,不要梦想着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神话。先去拿产品跑流程,敢上架第一款产品的人,已经赢了90% 的观望者了。只有真正上架了,才会知道listing怎么写更符合逻辑,广告怎么开更精准,review 用户反馈应该如何回收等等。看再多教程都不如行动起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做电商,从来不是拼谁准备得最全,而是拼谁能在不确定中,迈出第一步。你不需要100%确定这个品能火,你只要确定它不违规,有需求,你能改进一点。然后上架,测试,优化,迭代。
我们不是天赋型选手,我们的每一个品都是一步步测试出来的。但是我相信一点,只要我们在牌桌上,就有机会翻盘!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垚垚跨境说)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