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独立站
跨境出海峰会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独立站近期活动
卖家社群
跨境同行交流平台
查看更多
亚马逊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TikTok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独立站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Ozon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Shopee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沃尔玛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您的专属活动管家
点击添加
本地跨境资源
查看更多
深圳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广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杭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宁波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福建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成都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您的专属活动管家
点击添加
精品系列活动
查看更多
平台招商活动
平台活动综合社群,get主流平台活动方向>
运营增长活动
多城巡回式分享交流,直连官方解决疑难>
品类系列活动
选品、爆品交流分享,还能参加探厂计划直链源头>
亚马逊系列活动
亚马逊平台动向直击,入门进阶一手扶持>
独立站系列活动
独立站长期布局策略,全面解析新增长路径>
美客多系列活动
多场次、多品类,市场解读&美客多平台政策>
您的专属活动管家
点击添加
雨果X产业带系列
查看更多
时尚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服装内睡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大件家居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美妆个护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家电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其他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您的专属活动管家
点击添加

只看销售额还远远不够,美区卖家要提高对毛利率的重视

光盯着销售额是不够的,毛利率是决定公司是否能盈利的生命线。

很多美区卖家每天都紧盯着自己的销售额是多少、花了多少广告费,关心物流动向,常常容易忽略一个重要的财务数字——毛利率(Gross Margin)。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品牌看着明明是Best Seller,销量火爆,却一直在亏钱,甚至走向破产?问题很可能出在毛利率上。

那么对于美区卖家而言,毛利率在多少会是比较安全的范围?如何守住自己目前的毛利率,并进一步提升呢?

01 什么是毛利率?

毛利率的公式很简单:(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

但其真正的「雷点」,在于销售成本COGS的计算。

有些卖家会把所有可变成本,比如广告费、履单费,都一股脑扔进销售成本里。

但根据公认会计准则GAAP,这是错误的做法!

不仅会导致公司的账目混乱,还会误导卖家做出不正确的商业决策。

那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销售成本」?

简单来说,COGS是指将产品生产出来并运到仓库所发生的、一切直接的费用,主要包括——

产品采购/制造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间接费用

入境物流费:将产品从工厂运到仓库的头程运费

关税和进口税:清关时产生的所有税费

产品包装费

但以下这些费用,统统不属于「销售成本」,根据GAAP,这些与生产不直接相关的费用,应被归为运营费用——

广告与营销费:亚马逊广告、Google广告、网红佣金等。

与仓储费:FBA费用、尾程派送费、第三方仓储费。

平台佣金和交易手续费:亚马逊的推荐费、Stripe/PayPal的手续费。

行政管理费:办公室租金、非生产人员的工资等。

02 毛利率多少算「及格」?

根据我们的经验,并结合行业数据来看,比较健康的毛利率通常在40%到80% 之间。

为什么建议毛利率要守住40%这条线?我们来算一笔账——

- 履约成本:通常会吃掉销售额的10%-15%

- 支付手续费:信用卡、PayPal等,大概3%

- 广告费:比较理想的水平是占销售额的20%,即使到33%也算正常。

毛利率如果是40%,光是履单和手续费就占掉了近20%,只剩下20%左右的空间给广告。这点预算在当下的流量环境下,几乎寸步难行。

低于40%:几乎没有营销预算,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高于80%:通常是拥有强大品牌或独特产品的卖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高毛利也需要用来支撑更高的品牌营销和广告投入。

03 如何改善毛利率?

如果毛利率不是很理想,可以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优化:

1. 运用富有策略性的定价技巧

除了直接调价,还可以通过产品捆绑提升客单价,或采用尾数定价(如$9.99而非$10)来提升价格吸引力,找到销量和利润的平衡点。

2. 和供应商「极限拉扯」

随着订单量增长,卖家能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大胆地去谈批量采购折扣,或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寻找能提供更优价格的替代供应商。

3. 提升产品质量与体验

适当投资于更好的材料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的「价格感知」。

4. 强化品牌建设

这是提高产品毛利率的「终极」途径。一个强大的品牌本身,就能带来溢价。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AI生成

(来源:艾凡咨询公众号)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Sheng老师跨境财税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