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运营中,很多卖家将重心放在关键词排名与广告竞价,却忽略了一个更具潜力的流量洼地——推荐专栏流量。
这些出现在搜索结果页和详情页中的Trending now,Customers Frequently Viewed等版块,背后并非随机展示,而是算法根据商品表现与用户行为精准挑选的结果。掌握推荐专栏的逻辑,就等于拿到了平台为优质产品开通的快速通道:流量更精准、竞争更小、转化更高。
本篇文章以问答的形式,系统梳理推荐专栏的原理!
问题一:什么是推荐专栏流量?它的两大来源分别是什么?请举出常见的专栏,并各用一句话说明其被触发进入的关键要点。
解答一:
推荐专栏流量是亚马逊依据用户行为、商品关联与实时表现,在搜索结果页详情页等位置主动向特定用户呈现的商品曝光流量,区别于用户主动搜索的关键词流量。两大来源分别自然推荐和广告推荐。也就是说有自然位置也有广告位置,但从实际运营的经验来看,自然位置的推荐专栏越来越少,几乎九层以上都是付费流量。自然流量是基于CTR、CVR、销量总量及增长量、评分、配送时效等质量信号自动推荐。广告推荐是由SP/自动/商品投放等广告触发的推荐位展示。
常见的推荐专栏如下:

图片来源:自制表格

图片来源:自制表格
问题二:为什么推荐专栏的转化率往往高于常规搜索位?
解答二:
推荐专栏转化率高的两个核心原因:
从算法层面分析
推荐算法优先挑选表现优的商品,比如高点击率、高转化率,相当于帮用户做了质量筛选。所以推荐位的产品质量普遍高、点击后购买的概率大。
从受众层面分析
推荐专栏依赖用户的浏览、搜索、购买行为数据,向正处在购买决策阶段的人展示相关商品。所以受众精准、需求强烈、购买意图更明确,所以转化率更高。
问题三:如何查询推荐专栏
解答三:打开Sif关键词工具,输入要查询的asin,可以看到该产品近7天获得推荐专栏数量、推荐专栏的广告活动数量以及广告词数量等具体情况。

图片来源:Sif关键词
快速知晓产品近期进入过哪些推荐位专栏,找出产品获得流量占比最高的推荐专栏,结合自动同步广告活动名称功能,快速知晓获得推荐专栏的广告信息,可以针对性增加该广告预算,拉长曝光天数;

图片来源:Sif关键词
点击查看广告词,找到流量占比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尝试拓词创建多个广告活动打上推荐专栏,获得更多流量曝光。

图片来源:Sif关键词
问题四:
如何快速定位前台的推荐专栏是哪个广告活动获得?
解答四:

图片来源:Sif关键词
同步之后,不仅在亚马逊前台刷到自己的广告能直接看到对应的后台广告活动。

图片来源:Sif关键词
使用查推荐专栏的时候,也能直接知道是后台哪个广告活动打到了推荐专栏,针对性增加预算,拉长曝光时间,别错过流量,实现爆单。

图片来源:Sif关键词
问题五:假设你通过Sif关键词发现一个广告活动在Trending now推荐专栏中占比很高,但你发现它的预算每天早上 8 点就烧完了,下午完全没有曝光,该如何调整?
解答五:
提高总预算,延长推荐位曝光时间
推荐专栏流量高质,说明该广告活动在CTR与CVR上表现优异,属于盈利型流量。
所以可以考虑增加日预算例如+20%-30%,确保推荐位在全天的购物高峰仍能持续曝光。注意预算增加后应监控 ACOS,防止成本过快上涨。
采取分时竞价策略,不浪费预算
广告在早上过早烧完,说明预算分配不合理,应让更多预算流向高转化时段。
用SIF 监控小时级推荐位曝光,然后利用工具进行分时竞价控制ROI,同时最大化推荐流量的持续覆盖。
问题六:假设通过SIF关键词工具发现一个竞品在Trending now专栏中占比高,主要流量词是portable washer,而你的产品点击率与转化率都优于它。该采取怎么样的手段去抢占推荐专栏的流量。
解答六:
1.识别竞品流量源
使用Sif关键词 → 广告透视仪 → 查推荐专栏,输入竞品 ASIN,查看哪个推荐专栏带来最多流量,主要广告活动ID,流量贡献最大的关键词。
目的是明确竞品靠哪些活动、哪些词获得推荐专栏流量。
2.针对性投放
新建一个定向广告活动,聚焦于整个关键词广告类型建议使用手动精准匹配商品投放。设置略高于竞品的CPC出价,确保你能进入同一推荐位竞争池。没进推荐位置就继续加CPC。
3.持续优化链接
优化主图文案,保证库存、价格竞争力。监控推荐专栏出现时段,调整预算分配。
通过更高CTR和CVR,让算法判断你比竞品更值得推荐,挤掉对方坑位。
问题七:假设产品在推荐专栏中连续出现三天,但第四天流量突然下滑,你怀疑算法把你踢出推荐位。从哪些角度排查原因?
解答七:
1.点击率转化率订单量等数据是否下降。算法就会认为产品不受欢迎,自动撤位。
2.检查新增差评比例,平均评分是否下降,Review中是否出现负面高赞评论。
3.预算是否提前烧完?竞价是否被竞争对手超越?广告活动是推荐流量的主要来源,任何断流或出价下降都会直接导致推荐位消失。
问题八:
有两个产品:A款是新品,最近销量突然暴涨;B款是老品,评价多、稳定、有强关联配件。请问:让哪一个去主攻Trending now,哪一个去主攻 Customers Frequently Viewed?为什么?
解答八:
A 主攻 Trending now B去主攻 Customers Frequently Viewed。
原因是:
A是新品基础数据低、增长率高,最容易触发短期爆发算法。推荐算法对新品有试探性扶持期,若初期数据好,极易被推入 Trending now。
B是老品积累了大量浏览购买评价数据,是算法建立关联关系最好的素材。
稳定高评分、高复购、高转化,使其更容易出现在他人商品详情页下方。
问题九:A 新品曝光在Trending now推荐专栏,是否有办法可以把B老品曝光在A产品的详情页Customers Frequently Viewed推荐专栏中。
解答九:
如果大量用户在短时间内同时浏览或购买A 和 B,算法就会认为这两款产品相关,并互相推荐。从而获得Customers Frequently Viewed推荐专栏。所以目标就变成让系统在短期内知道有很多A 的流量用户同时触达或购买 B。
广告层面的互相定投1.在A的广告活动中添加商品投放,定向目标B的ASIN;
2.在B的广告活动中同样添加商品投放,定向目标A的ASIN;
3.两边都设较高CPC,确保互相出现在彼此详情页Related products区域;
链接互相推荐
链接中的A+,品牌故事,虚拟捆绑,new modle等位置推荐推荐。
总的来说,亚马逊推荐专栏流量已经不是黑盒了,秘密已经被破解,自然卖家能靠方法抓住这个精准增量。从搞懂它来源,到用Sif关键词工具查位置、定活动,再到针对预算烧完、竞品抢位、流量突降等问题给出应对方案,甚至能通过互相定投让店铺产品联动获推荐,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实操路径。
你总说关键词竞争大打不起,不如把推荐专栏当成新的突破口。尤其在当前亚马逊红利收紧、大促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把推荐专栏玩明白,就能在同质化竞争里脱颖而出。黑五网一马上来了,赶紧去试试吧。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跨境王王今)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