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看到”黑神话”的小西天景区火到县长亲自上阵给排队的游客唱歌安抚情绪,民族的文化自信借着“黑神话”这个爆发口一遍遍的冲击着每个人的神经兴奋点。黑神话这份中国文化色彩浓重的3A游戏大作同时也成为了“文化出海”的大使。
文化软实力的持续输出,对于出海人来说,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天时的重要部分,能够改善对于很多欧美人对“中国货”的刻板印象,“中国货”不仅仅是流水线生产“1美元”商品的蓝领工厂,也能做出价美质优的“精品”。
阿sen身边的出海朋友们也都是怀抱着中国商品走向世界的使命勇敢地在世界各个角落闯荡,贡献着自己那份力量。(这中间发生的很多故事堪比影视剧的情节)
中国商品虽然制造在国内,但是海量的“中国制造”在终端消费者下单之前,都已经提前铺到了目标国家(美国)市场本土。
美国T86的小包清关政策同时一直在变化,之前国内发货的独立站和各平台全托管都要根据政策风险做调整,及时转本地仓,对美国现货的需求自然也越来越高。自行提前备货对新的跨境卖家又天然的高门槛和高风险。
阿sen和他的出海朋友第二期接下来主要就讲在海外能够采购和代发的中国商品,这些“本土货”能够极大的降低很多出海卖家的时间成本和经营风险。
海外中国现货商品的几种来源:
给本地的线上和线下卖家(商超、经销商等)供货。B端卖家的身份还可以划分成工厂型的B端卖家、供应链型的B端卖家,托盘型的B端卖家。
B端卖家大部分没有自营,或者自营较弱。很多B端卖家的货甚至都在TO B仓,只能做“铲车”为单位的商品交割,无法做C端消费者的一件代发。
1、工厂型B端卖家顾名思义,工厂本厂,价格成本最优,大部分工厂型卖家sku数量和宽度有限。
2、供应链型B端卖家顾名思义,利用行业资源和经验组货,很多此类卖家有绑定程度深的多家合作工厂,sku数量和宽度纯工厂型B端卖家更优,但是价格一般比纯工厂B端卖家高;
3、托盘型B端卖家主要是按合作C端卖家的要求组货备货,帮忙完成从国内工厂“背靠背”协议下单、国内出口及运输、美国合规入仓全流程。这些按C端卖家从国内采购的商品在其仓库,部分商品也会拿出来对外分销。如果正常的销售进度不及预期,商品会进入“下水道”(线下清货和出货)。
自营为主的C端卖家会因为几种原因把自己的商品放在市场给同行分销。
1、聚焦单一主业平台,其他平台暂时不做,或者刚起步。比如有些亚马逊卖家,团队切换到TikTok,并达到原来平台的“人效”需要时间;TEMU、Shein等半托管卖家同理;
2、新品牌、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自身运营能力有限,或者需要更多团队帮忙打品。这中间,有部分商品会随着商品起量,品牌知名度提升,对商品分销团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最后只有产出能力最高的少数团队才能一直参与。
3、产品逐渐进入销售周期的末期(且没有复购),动销速度降低,需要更多团队帮自己卖货。
有些海外仓在自己客户同意的前提下,会把商品放在本地市场上进行分销,这中间一种常见的问题就是一般只有不好卖的货、占地方的尾货才会拿出来分销。
特殊情况就是以分销为目的海外仓,海外仓卖货分销是主营业务,但只限自己仓库也限制了其商品选择范围。
一说本地工厂,很多人以为和中国无关了,其实很多工厂经营者(包括美国临近的墨西哥)也是国人,工厂一般需要先订货。
五、线下批发&经销&零售商
这种类型的商家部分会做自营卖家,这样和前面的C端卖家区别不大;还有些做TO B卖家,提前订货和代发的形式都有。
以上这些不同类型的商家阿sen都有接触和合作,各有优势,我们努力把美国能做代发的现货尽可能的呈现给海外的卖家,这样可以把卖家的时间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
按上篇文章《我是深圳排名第51的TK大佬》所说:你如果只是测款,时间和综合成本怎么都比你自己运几百个商品过来只是测款更划算。测出来心仪的款,想卖大货,需要再优化价格也没问题,如果你自己供应链能力有欠缺,我们有很多托盘商朋友可以按你的要求帮你在国内完成背对背的工厂采购,然后从中国合规出口,到美国收货和发货,全部帮你搞定,销售结尾的剩余商品还能帮你在美国当地清掉。
这里可以给大家讲一个阿sen自己优化产品的供应链的“笨”故事。当我们海外节促服饰单日做到5万单(自有达人卖货为主),我们决定自己从国内优化。
首先我先找了辛巴之前服饰的负责人给指导建议一步步怎么做,然后跟着TikTok回国在产业带招商。
几个品类的商品,我以牛仔裤举例,成本主要是面料、辅料和不同工序和工艺的人工成本。除了TikTok的产业带招商会,线上在1688我们先把目标价格带和类似产品风格的500多个商家(有工厂也有贸易商)全部询了一遍,掌握大概的情况后然后合适的约了线下。我们去了新塘(牛仔裤产业带、交易中心、尾货)、玉林(更便宜的牛仔裤产业带)、泉州(更便宜的牛仔裤产业带)、义乌(尾货)。
这中间有产业协会推荐的企业,也有线上约的公司。这些公司包括牛仔裤工厂、面料工厂、尾货市场、面料批发市场等等。
这一圈下来我们摸出来在产品供应相对可靠的前提下,最低的价格范围带。结果这个很快被我们的托盘商推翻了,他推荐的一家企业从用工(“劳改”工厂)、机器自动化程度到面料(华东最大的库存面料吃货商之一),成本直接又在我们原来最低价格范围带的再降了15%-20%。
回到正文,如果只是测款,你有时间做这些动作么?如果是优化供应链,很多团队在他专业的分类能帮你省去自己跑供应链的无效时间。
文章来源:U货精灵
(来源:发哥聊TikTok)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