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跨境电商领域,商标抢注已成为许多卖家头疼的问题。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尽管注册了欧盟商标,仍然会被单独注册的德国商标投诉下架,因此欧盟商标保护不如德国商标好。这种观点是否准确?本文将深入分析德国商标与欧盟商标的实际保护效力,揭示问题本质并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一.德国商标与欧盟商标的概念
德国商标由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管理,仅在德国有效,需单独申请;而欧盟商标(EUTM)通过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一次注册即可在全部27个成员国(含德国)生效,为跨境卖家提供更高效的保护。
1.在审查制度层面:欧盟和德国商标注册均采用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
2.在司法保护层面:两者的法律效力完全等同。
简单来说,欧盟商标一旦注册成功,其在德国的保护力度与德国本国商标毫无二致。
二.商标抢注现象解析:为何德国成为"重灾区"
德国市场近年来频发商标抢注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独特的商标注册制度与电商平台规则的叠加效应。与美国"使用在先"原则不同,德国采用"申请在先"制度,且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形式审查为主;
2.不主动核查近似商标;
3.实行"先下证后公告"机制(3个月异议期)。
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抢注者能在极短时间内(通常3个月)获得商标权并立即发起投诉。
典型案例显示,抢注者主要利用以下漏洞:
1.时间差攻击:如在公示期就利用TM标投诉;
2.类目覆盖不全:认为注册部分类目即可,未全面覆盖现有和潜在业务范围;
3.更新不及时:业务扩展后未及时补充注册新增类目,给抢注者可乘之机。
由此衍生两大核心痛点:
1.欧盟/德国商标无实质审查抢注者利用不实审规则,即使发现他人已注册相同/相似商标,仍可重复提交申请并顺利下证。
2.“下证优先于公示”的时间差攻击
抢注者在商标下证后(尚未公示时)即可向平台投诉,而被抢注者因公示滞后无法及时察觉。
三.聚德建议
1.全品类保护是根本
立即补充所有销售品类及潜在扩展类目
2.德国商标被抢注的应急方案
如果遭遇德国商标抢注,立即加急申请相同德国商标,在抢注者商标尚未正式下证前提交申请。
因为,我们从亚马逊客户经理那边了解到,只要您拥有覆盖相关产品的有效欧盟或德国商标证书(无论注册时间是抢注先还是抢注后),都可以通过申诉恢复被投诉下架的链接。平台审核时仅核实商标证书的真实性,而不会对商标权利的最终归属进行判断。
3.欧盟/英国商标抢注应对
若发现欧盟或英国商标被抢注,务必在公示期内及时提出异议,同时立即提交自己的商标申请。双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自身权益。
4.已下架产品的紧急处理
若欧盟或英国商标已被抢注并成功下证,导致产品链接被投诉下架,在涉及核心产品且库存压力大的紧急情况下,短期内回购商标是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欧盟商标与德国商标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实际保护效果往往取决于维权策略。当您发现商标被抢注时,我们可协助发起商标异议或无效宣告程序。另外,建议您核查商标覆盖范围,及时补全关键类别,为品牌构筑完整保护网。
(来源:聚德Ivy)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