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被誉为“智能影像第一股”的跨境电商头部大卖影石创新正式登陆上交所,因其曲折的IPO之路,特别的敲钟方式,以及超高的全球市占率,成为了业内外备受关注的焦点。
不过,当时我们在文章里指出了影石创新面临的一大经营风险——竞争对手美国GoPro公司提起的337调查及知识产权诉讼。其中,337 调查牵涉6项美国知识产权:防抖算法、纵横比转换、水平校正、畸变校正以及运动相机外观专利等相关技术。GoPro提到的侵权产品包括Insta360的“ONE X”, “ONE R”, “ONR X2”, “ONE RS”, “X3”,“GO3”,“Ace”等数款消费级产品。
影石创新在其招股书上,将“337调查”列为了第一风险因素,原文中有两个关键点:
1、若最终 337 调查结果对公司不利,公司声誉将受到负面影响,相关涉案产品可能无法继续在美国销售。
2、若最终 337 调查结果对公司不利,加州中区法院诉讼中公司将可能败诉,从而需要对 GoPro 进行经济赔偿并承担 GoPro 为此诉讼支付的律师费和案件费等支出,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写到这里,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美国337调查,也被称为“不公平进口”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及相关修正案,针对进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以及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开展行政调查。
相比于专利诉讼案件2年以上的长周期,“337调查”的周期更短,一般是12-16个月,但需要企业在短时间内寻搜集好证据,聘请相关律师且承担300万-600万美元以上的费用。
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歪。面对美国巨头无端掀起的“挑衅”,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影石创新选择硬刚到底,成立了专项小组,聘请了美国律师团队积极应诉337调查及专利诉讼。
近日,这起备受关注的“中美专利战”有了阶段性的裁决结果,影石创新首战告捷,胜诉GoPro。据公告显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行政法官初步裁决,影石创新仅部分出口产品涉及GoPro主张的1项外观专利存在争议,且该部分产品提出的新外观设计方案均已获ITC确认不侵权;其余5件发明专利所涉及的其他指控产品,ITC 确认公司产品不构成侵权或专利权利要求无效。
影石创新公告截图
也就是说,GoPro发起的专利围猎,首战全面溃败:5项专利指控被驳回,剩余1项专利争议也因影石创新的产品外观迭代失去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影石创新除了积极应诉本次美国337 调查,还向美国巨头发起了反诉,对GoPro 在中国境内的相关主体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7月,影石创新及其深圳子公司,在江苏高院起诉GoPro、高途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高途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华区云奕百货贸易商行,控诉四家被告侵害其专利发明权,索赔11020万元。
根据智合的数据,近2023年,涉及中国企业的337调查达到了20起,占比48.7%,约占全年调查的一半左右。对广大中国出海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任重而道远。
影石创新和GoPro的“中美专利战”也还未终结,上述进展为本次337调查的初裁结果,待最终裁决结果公布后,加州中区法院将恢复审理本次 337 调查牵涉的六项美国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最终判决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
(来源:侃侃跨境那些事儿)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