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亚马逊的迅猛发展,其平台合规和监管力度也在日益加强。就在近期,亚马逊再度爆发大范围的扫号风暴,其波及面之广、行动速度之快,也引发行业及卖家们的高度关注。【亚马逊封号潮再度来袭,审核全面升级,卖家该如何应对?7月24日,厦门亚马逊增长峰会,与服务支持团队现场交流答疑,快速击破运营、广告各环节难题。点此报名】
01
亚马逊开启大规模扫号验证
今年的亚马逊prime day大促,卖家们除了关注业绩是否爆单,一波又一波的“扫号”潮也是搞得众多卖家心力交瘁,整个亚马逊卖家圈哀声一片。
最近两天,不少卖家在社媒发文表示,自己的店铺无故被封,从收到的通知邮件得知,是涉嫌违反《亚马逊服务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第3条规定(后面简称协议3),要求通过面试验证其账户信息和库存的真实性,如未成功通过亚马逊虚拟身份验证,将根据”资金提现资格政策“冻结店铺资金并停用店铺。
亚马逊的虚拟视频验证相信卖家们并不陌生,据了解,从五月至今,亚马逊已经扫了六波虚拟视频验证,主要针对那些疑似欺诈或高风险的账户。本质上,亚马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卖家的运营符合平台规范,但近阶段接二连三的大范围扫号,却是让众多卖家们如惊弓之鸟,心里直犯怵。
事实上早在前不久,亚马逊欧洲站也曝出一种新型的“mufus”关联扫号,被扫卖家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体检报告上显示“mufus”,且之前都更改过营业执照或者运营地址,主要涉及欧洲站点。
据了解,“mufus关联”本质就是address地址关联,当亚马逊检测到多个账号使用相同或关联的第三方地址(比如海外仓、退货地址 ),哪怕其他方面毫无关联,也会被判定“违规关联”。
业内人士认为,还有些情况也很容易踩雷,比如像未经授权用他人地址(好多中国卖家把美国居民住宅地址设为退货地址,投诉不断)、注册信息和地址矛盾(公司注册在中国,退货地址却是美国住宅)、甚至vat税务地址也可能有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近段时间的高频扫号,可能与上周曝出的英国NCA联合行动不无关系。
前段时间,英国国家犯罪调查局(NCA)发布重磅消息,宣布在过去一年针对高风险公司注册地展开了专项调查,共计查封1.15万家涉嫌欺诈、洗钱等犯罪活动的空壳公司。
图源:NCA官网
据报道,NCA此次行动重点监控“公司代理注册机构”以及一批被认定为高风险注册地的公司地址,其涉及公司类型相当广泛,既有仅纸面存在的空壳公司,也包括以虚假或不实信息注册、长期未经营或不符合法规的各类企业实体。NCA还透露,伦敦某一地址便注册了4000-5000家企业,不乏有实际业务存在感极低的公司,且与中国乃至全球的跨境电商、供应链企业存在多重关联。
而随着英国NCA联合行动推进,亚马逊欧洲站随即在短时间内大范围进行所谓“扫号”行动,对涉及高风险公司、空壳公司背景的卖家账户进行清查、封停或要求补充合规材料,这场行动直接席卷整个欧洲跨境电商市场。
02
美国站停产产品销售受限
亚马逊欧洲站的大规模扫号风波持续推进,美国站也没闲着,开始动手查商品了。虽然两者出现在不同市场、关注点也不一样,但整体方向是一致的:亚马逊正在一步步收紧合规经营政策,不只是看“谁来卖”,也开始管“卖的是什么”。
近期,亚马逊美国站展开了大规模的商品下架行动,重点清理品牌已停产的商品。不少卖家表示,自己平台店铺中的大量乐高商品链接在美国站被悄然移除。并且,索尼、罗技等品牌的部分停产产品也接连下架。
据卖家反馈,被下架的链接并非因侵权或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因为所售商品被平台认定为已不再是品牌当前在售的有效产品。根据亚马逊对ASIN创建政策的执行逻辑,在某些情况下,非品牌方卖家若尝试为已停产商品创建新的ASIN,或继续销售这些产品,可能会面临链接被限制或下架的处理。
也就是说,平台正在对ASIN创建权限的使用执行得更加严格,特别是在涉及已停产商品时,非品牌方卖家可能无法再创建或维护相关ASIN,平台此举旨在避免商品信息不一致、产品不可追溯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这类操作在平台治理体系中无可厚非,不过,对于不少卖家而言,这一变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像玩具、图书等依赖长尾库存的类目,很多产品虽然已停产,但市场仍有需求。如今若无法再正常创建或维持相关ASIN,意味着这些商品将失去在亚马逊平台的销售通道。同时,由于绝版产品往往缺乏近期采购凭证或品牌授权资料,卖家即便希望申诉或补材料,也面临客观困难。
也有卖家表示担忧:如果平台将此类执行方式长期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商品流通渠道向eBay、沃尔玛等对二手、停产产品管理相对宽松的平台迁移。同时,这种统一口径的执行方式也可能波及部分实际合规但暂无法证明的产品,带来误伤风险。
圈内人士表示,结合近期欧洲站的大规模账号审查,以及美国站针对商品有效性的重新规范,可以看到亚马逊正在从“卖家管理”进一步走向“商品管理”,平台风控维度变得更加系统化。
对于卖家而言,这也意味着合规的底线正在从经营行为延伸到选品策略。既要考虑产品能不能卖,也要提前判断平台是否还“欢迎”这类商品存在。
风控从“人”转向“货”,规则从“明面”走向“底层”,这将一定程度改变平台生态的运行方式。卖家也需要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货盘策略与选品逻辑,确保在新一轮合规治理中稳步前行。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