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开篇:报告核心亮点
01/ 机遇洞察:跨境电商供应链变革三大驱动力
02/ 直击痛点:一线视角揭示跨境电商供应链四大核心问题
03/ 创新路径与实施策略:四大支柱构筑基于韧性的全球化供应链网络
04/ 趋势展望:超越韧性的未来三年发展趋势
2025年8月6日,亚马逊全球开店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与亿邦智库发布《韧性重构—2025全球跨境电商供应链发展趋势报告》(下文简称《报告》),研判跨境电商供应链未来三年行业走向,解析出海过程中跨境电商供应链物流的四大现实痛点,提出全球化韧性供应链创新模型,助力中国卖家破局而上。
全球贸易环境深刻变革背景下,《报告》基于产学研融合视角研究,聚焦跨境电商出口供应链物流全流程管理,前瞻性研判未来三年行业发展趋势。
基于行业发展沿革,《报告》全景梳理中国跨境电商供应链从“运”、“仓”、“配”到“链网”四大阶段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供应链从单一的物流支持角色,质变跃迁为驱动全链路高效协同的核心服务枢纽。
融合行业洞察与一线商家调研,《报告》提出“全球化供应链韧性网络”创新模式,为出海商家在全球贸易格局复杂多变环境下破局突围,提供从战略布局到落地执行的全维度解决方案。
全球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高效履约已成为撬动消费者线上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商家需要构建更敏捷的交付体系,持续提升配送时效,快速响应消费者体验升级需求。
为满足消费者对配送时效不断提升需求,供应链物流服务商需积极布局全球仓储网络,为商家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送提供基建保障。
供应链成本成为影响商家利润的重要变量。随着行业走向“流量驱动”与“供应链决胜”并重的新阶段,高效履约不仅能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利润,更能以稳定可靠的交付体验反哺产品创新驱动业务增长。
为精准捕捉跨境电商供应链真实需求,亿邦智库开展商家调研,基于300多份有效问卷,从稳定可靠、按时履约、库存管理及提质增效四大维度进行深度剖析,系统呈现供应链运营真实痛点,为破解行业瓶颈、构建基于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奠定基础。
全球贸易环境波动背景下,50.8%的商家缺乏本地备货能力、多数商家表示需要化解单一市场风险;同时,清关政策变化且流程复杂带来不确定性,关注如何构建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在头程运输环节,分别有65.5%和63.8%的商家受运输时效不稳及运输成本波动困扰;在尾程配送环节,分别有65.5%和61.9%的商家面临延迟交付及本土化服务能力不足等痛点,关注如何提升履约效率。
仓储运营中,62.5%的商家因缺少高效的分仓策略导致库存成本高企,同时,滞销积压风险影响资金周转与市场响应效率,关注如何高效管理库存。
71%的商家认为服务商分段式管理或使信息不透明及协同效率低,69.1%的商家表示亟需流量扶持提升新品曝光度和转化率,46.6%的商家表示退换货处理效率低,关注如何最大程度降低供应链综合成本提升利润。
在“链网”创新主导的供应链发展新阶段,供应链物流企业需系统性构建“全球网络布局、区域服务网格化、端到端数智化、增值效益扩大化”四大核心支柱,构建全球化韧性供应链网络。
这一路径直击商家在运营中的实际痛点,形成从战略到执行的全维度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报告通过深度拆解亚马逊四个典型商家的出海实践,具象化印证了该路径的实践可行性与操作有效性。
(1)更广泛的市场布局
· 多区域并行布局
在深耕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站点,化解单一市场依赖风险。
· 开展本地化备货
依托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全球化仓储基础设施,加速扩大海外仓布局,实现本地化备货,强化本地履约能力。
· 提高清关效率
充分利用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合规清关解决方案,提升供应链安全性。
💡实践案例1
TAILI公司:TAILI使用AGL(亚马逊全球物流)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清关效率。
(2)更高效的履约配送
· 更快速的本地履约
订单产生后,依托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智能调度系统,从离消费者最近的本地仓发货,在降低单票物流成本的同时,实现次日达甚至当日达时效突破。
· 多渠道一盘货配送
提前通过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提供的入仓分销网络采取集中备货,构建共享库存枢纽,为“一盘货”高效履约奠定基础,支撑后续多渠道订单配送。
· 多元化配送方案
针对区域消费者特性配置供应链方案,通过配送时效与可靠性的提升,增强用户复购意愿,推动市场份额增长。
(3)更智能的端到端服务
· 全链路一体化服务
引入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整合头程、仓储管理及尾程配送,全流程可视化高效沟通实现无缝协同,节省隐形沟通成本,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内部组织建设上。
· 智能分仓降低库存成本
借助供应链物流企业智能分仓工具,基于历史销售数据智能分配库存(如将爆款产品前置到高周转区域运营中心),减少集中备货量,加速库存周转,降低库存成本。
· 智能补货应对销售高峰
旺季备货是商家最关注的问题,利用智能预测系统提前预判旺季需求,动态调整补货计划,实现旺季不缺货,滞销库存少。
💡实践案例2
BSQ倍思奇集团:BSQ通过AGL+AWD(亚马逊入仓分销网络)+FBA(亚马逊物流)提升协同效率。
💡实践案例3
Phomemo喜文创新科技公司:Phomemo借助AWD智能分仓节省FBA入库配置费近RMB40万元。
(4)更见效的业务增长
· 销售端,快速配送推动销售高转化
通过离消费者最近的本地仓就近发货,缩短配送时效并提升物流透明度,以优质收货体验增强用户下单意愿,直接推动转化效率与复购率提升。
· 产品端,动销数据反哺新品开发
物流服务商实时反馈的库存周转、区域销量等数据,为产品线开发提供精准指引,加速潜力爆款识别与策略调整;结合本地仓备货,缩短新品上市周期,提升首发阶段市场响应效率与转化表现。
· 售后端,专业化管理工具盘活库存
针对退换货,通过物流服务商质检分级处理流程,快速将无瑕疵商品重新上架,瑕疵品通过专属渠道清仓流转,降低退货损失同时实现库存二次销售。
针对冗余库存,依托物流服务商提供的专业渠道批量处理,加速资金回笼。
💡实践案例4
巨星科技集团:FBA助力巨星科技打造高人效、高时效、高转化的供应链竞争力。
全球化供应链服务业是指通过整合全球物流、仓储、清关、运输、履约等全链路资源,为商家提供覆盖跨境电商出口全流程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在此体系中,综合类服务商聚焦全球仓储布局及运输方式资源整合,细分类服务商则深耕垂直场景,两者通过协作形成互补生态,为商家高效布局全球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物流服务商输出轻量化、模块化的服务产品,中小商家无需自建物流团队,即可高效接入全球化资源网络,按需调用适配自身需求的服务模块,可将人力与资金聚焦于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显著降低企业出海门槛。
通过仓储机器人集群调度、AI需求预判与爆品识别及动态优化配送路线,最终形成“仓储—决策—配送”全链路智能化闭环,助力商家精准调控库存、持续打造爆品、稳定履约时效、降低运营成本。
商家通过物流服务商提供的绿色包装及低碳运输方案,既能满足海外合规要求,又能契合消费者环保偏好,更能将其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成为支撑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能。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亚马逊全球开店 微信公众号:AmazonGS)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