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趣天平台上,很大一部分用户在搜索护肤产品时往往直接输入成分关键词,例如“玻尿酸”“神经酰胺”“视黄醇”。这说明日本消费者并不只看重品牌,而且还非常关注成分功效。
图片来源:日本趣天
对于计划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护肤品牌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本土市场近几年兴起了大量爆火的护肤成分,其中不少在日本还未完全普及,如果能切中日本用户的成分兴趣点,有望迅速打开市场。
【重组胶原:高速增长的千亿级赛道】
胶原蛋白并非新鲜概念,但重组胶原蛋白的出现改变了格局。与传统动物提取的胶原不同,重组胶原蛋白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制备,更加稳定、安全。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2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终端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85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42.4%。
其中功效性护肤品板块增长尤为突出。2021年市场规模为46亿元,渗透率仅14.9%;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645亿元。
在日本市场上,胶原蛋白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口服美容领域,护肤品中的应用尚不普及。因此,中国品牌若能以“重组胶原”为差异化卖点进入,将具备先发优势。
【肽类: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面爆发】
肽类是近年来中国护肤市场中最火的成分之一,广泛用于抗老、修护和敏感肌产品中。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中国肽类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为14.5亿元,预计2025年增至23.2亿元,CAGR达12.5%。另一组数据显示,2017–2022年中国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从7.47亿元增长至16.54亿元,CAGR为17.22%。
在产品方面,护肤品的注册量显示了肽类的火热程度。截止2024年9月,中国市场上以“肽类”为卖点的注册护肤品多达21,665个,其中2024年新增注册超过4,000个。以“乙酰基六肽-8”为例,相关备案商品数量已超过11.3万件。
相比之下,日本市场的肽类护肤品主要集中在高端品牌和医美渠道,大众电商平台的渗透率不高。中国品牌若能成功在日本趣天平台推广肽类功效产品,或许会能成为新一代护肤界销冠。
【富勒烯、EGF与其他热门成分】
除了重组胶原和肽类,中国市场还有一些爆火的护肤成分。
富勒烯——凭借强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被称为“抗氧化黑科技”,在中国市场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护肤品。
EGF(表皮生长因子)——主打修护和抗老,常用于精华和面膜。中国备案数量持续增加。
二裂酵母——知名的修护成分,国内外品牌均有使用,但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明显更高。
升级版透明质酸(小分子、交联玻尿酸)——在中国市场教育已深入,而日本市场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玻尿酸保湿”的认知阶段。
目前关于这些成分已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规模不小的讨论度,也从侧面印证了其潜力。
【中国品牌的成分优势】
中国品牌在供应链上具有明显优势。
在重组胶原、肽类等核心成分的研发与生产环节,中国商家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不仅具备成本优势,也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
与此同时,中国护肤品迭代速度极快,大量备案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成分应用和新品开发上明显领先于日本本土品牌。配合“小红书”“抖音”等种草平台的推动,消费者对成分的认知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在讲述“成分故事”和用户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中国爆火的成分在日本市场仍处于普及初期,为跨境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切入窗口。
【抓住日本趣天平台的新机会】
日本消费者对护肤成分的关注度极高,而中国市场上爆火的重组胶原、肽类、富勒烯等成分在日本的普及度尚低。
这意味着,善于讲成分故事、具备供应链优势的中国品牌,完全有机会在日本趣天平台脱颖而出。
在日本电商市场,美妆类商品在多数主流平台上的交易占比通常仅为2%至3%左右,而在日本趣天平台,美妆类交易量却始终保持在六成以上的压倒性比例。
这一差异不仅凸显了趣天在美妆领域的独特定位和高度集中度,也反映出平台在吸引美妆消费者、承载跨境美妆品牌方面的天然优势。正因如此,日本趣天被视为海外品牌切入日本美妆市场的关键阵地,其用户结构与消费习惯也为品牌提供了更多精准营销与长期布局的可能性。
目前,趣天平台对跨境卖家有多项支持政策,如入驻成本低、活动流量扶持等。对于想要出海的中国品牌来说,这是切入日本市场的绝佳时机。
我们诚邀有实力、有创新力的中国护肤品品牌,携优质产品与日本趣天平台合作,共同把握日本护肤市场的新机遇,实现品牌与平台的共赢增长。
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一起打开更大的市场可能!
开店事宜详谈请扫下方二维码,招商经理定会为您详细解答,确保您的开店顺利!

封面来源/日本趣天
(来源:日本趣天)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