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案例:我方委托人遭遇恶意专利投诉,通过分层递进的应对策略迎来全面胜利:恢复所有链接,甚至还获得赔偿金以及不再投诉起诉承诺!
一、案件背景:“扫荡式”恶意投诉
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知识产权投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权利人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如果被滥用,则可能演变为不正当竞争工具,严重影响正常经营秩序。
近期,我方代理的一起案件,就涉及典型的恶意专利投诉。委托人在亚马逊美国站销售的多款产品,突遭专利权人集中投诉,导致多个商品链接被迫下架。我方进一步了解到,不仅委托人的产品受到投诉,市面上其他同类卖家的链接也几乎被“扫荡式”处理,有的确实存在侵权风险,有的则与涉案专利毫无关联。
这种不加甄别、批量投诉的行为,本质上是通过平台规则牟取竞争优势,属于典型的恶意滥用。
二、我方应对策略:分层递进,从防守到进攻
针对该类情况,我方为委托人制定了“分层递进”的应对策略,逐步实现从防守到进攻的转变:
1.明确立场:开展侵权比对分析及申诉
在接手案件后,我方第一时间启动了侵权比对分析。通过逐条比对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与委托人产品的技术特征,我们确认其产品并未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基于这一结论,我方出具了系统的不侵权分析意见书,并作为申诉依据提交给平台。部分链接因此得以恢复,部分继续等待平台审核。
然而,对方并未停止,仍不断追加投诉,企图通过持续施压来扰乱正常销售。
2.制造压力:律师函正式警告
仅依赖平台内部申诉难以根本制止恶意行为。于是,我方协调美国律师团队,向专利权人发出律师函,要求其立即撤回投诉并停止不当行为。
律师函不仅传达了我方的法律立场,更释放出若纠纷升级至司法层面,将承担法律责任的信号。在该压力下,对方一度撤回部分投诉,但其后仍旧反复发起新的指控。
3.主动出击:提起不侵权确认诉讼
在反复博弈下,我方果断建议委托人在美国法院提起不侵权确认之诉(Declaratory Judgment Action)。该程序的优势在于:
l 将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诉求,由法院直接确认产品不侵权;
l 对方必须应诉,否则可能面临缺席判决的不利后果;
l 一旦进入司法程序,恶意投诉方的策略难以为继。
案件进入司法环节后,面对法律风险,对方迅速妥协:
l 承认委托人产品并未侵权;
l 全面撤回已提出的投诉;
l 签署和解协议,承诺不再发起类似诉讼或投诉;
l 向委托人支付赔偿金,弥补其损失。
三、案件结果与启示:主动出击,全面胜利
本案最终以委托人的全面胜利告终:
l 产品链接全部恢复,销售秩序得以保障;
l 获得赔偿与书面承诺,彻底解除后续风险。
对跨境卖家的启示:
l 第一时间确认风险:通过专业比对与法律意见,快速判断是否真正涉及侵权,避免盲目应对。
l 合理利用律师函:在维权博弈中,律师函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制造法律筹码的重要手段。
l 必要时果断走司法程序:对于反复、恶意的投诉,司法程序往往是最有效的终局手段。
结语
恶意投诉在跨境电商行业并不少见。卖家若能合理利用法律手段,就能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不仅保护自身权益,还可能让对方付出代价。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跨境知产说)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