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给亚马逊Rufus上传一张在家拍摄的孕妇照,并没有提到任何“怀孕”相关的信息,只是问 Rufus:
“你觉得我适合穿什么衣服?”
亚马逊的AI助手Rufus却回复:
“我能看出您怀孕了——恭喜!根据您的图片和最近的搜索,这里有一些适合您当前孕期阶段的舒适孕妇装。”

图片来源:亚马逊
它不仅识别了照片中“孕期状态”本身,读懂了“怀孕”这个语义场景,还结合了我的搜索行为,触发了与“孕期服饰”相关的商品推荐与搜索匹配。

图片来源:亚马逊
这一简单交互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变化:亚马逊的搜索算法已有强大的“视觉解析能力”,已经从“读文字”进化到了“读图片”。平台的理解能力,正在从文本到视觉,从关键词逻辑到场景语义逻辑全面过渡,图片正在反向影响链接的自然排名与推流权重。
过去,亚马逊的搜索算法主要依赖A9算法,也就是文本信息(标题、ST、五行、产品描述等),卖家们一般通过优化关键词来提升排名。然而,随着COSMO算法的引入,亚马逊的搜索逻辑正在发生变革。这一多模态理解算法不仅能处理文本信息,更能“看懂”图片内容。
最近,我们观察发现,如果链接的图片出现了特定使用场景,那么这条链接就更容易在相关关键词上排名靠前。以一次性手套为例:当产品图片包含清洁场景,如厨房擦桌子、洗碗,在“cleaning gloves”这个词上的自然排名通常会更加靠前。
反之,图片缺乏相关场景,即使标题和五点写上“cleaning”,很难获得推流。
COSMO作为一个高级大型的数据语言模型算法,它有着更精准的用户画像理解、更智能的推荐算法以及覆盖到全品类的高质量知识图谱。其核心是通过AI语义理解重构用户搜索意图,将“用户说了什么”升级为“用户真正想要什么”。
该算法能同时理解三个维度的信息:
文本数据:标题、五点描述、后台关键词、A+内容等
视觉内容:场景、用户人群、行为动作、材质细节等
用户意图:搜索词背后的“想象画面”和真实需求
它是如何工作的?COSMO会识别图片中的多种元素:

图片来源:优匠AMZ白帽打法
一旦算法发现图片场景与搜索词意图一致,就会给予更多自然曝光。比如我们前面举的例子,当买家搜索“cleaning gloves”时,图片展示清洁场景的产品会被系统判定为最匹配结果之一,排名自然靠前。
除了算法因素,场景图的重要性还源于消费者心理。比如当用户搜索某个关键词时,他们会形成了一个具体画面。
搜索“cleaning gloves”的人在想:“我需要一副能打扫卫生的手套。”当你的产品图片呈现他们想象中的场景,会立即引发共鸣。
当你的图片视觉上呈现了他正在想象的场景:会使点击率提升、停留时间延长、转化率提高。
这些积极行为数据反过来告诉亚马逊:“这个产品更受欢迎!”算法从而进一步推动排名,形成“图片场景→行为数据→排名提升”的良性循环。
1. 分析关键词背后的场景意图
不要只看关键词表面,要思考其背后的视觉画面。
2. 让图片“讲故事”
在产品图中,建议应有2张展示“使用中”的场景图。场景图应包含人物、环境和行为动作等。需注意不要强行添加不相关的热门场景,短期内可能提升点击率,但会导致高退货率,反而影响链接权重。
3. 确保图文信号一致
标题、ST、五行、A+页面应保持方向统一。算法接收到一致信号时,才能更精准理解你的listing。
4. 跟踪关键词排名变化
更新图片后,密切观察相关“场景词”的自然排名变化。如果某些场景词排名上升,说明你的图片场景优化方向正确。
在COSMO时代,图像不再只是展示工具,而已成为SEO的核心组成部分。亚马逊的算法正在从“读懂文字”向“看懂图片”演变,谁的链接能做到:文本信号一致 + 图片场景明确 + 用户意图匹配,就更容易被亚马逊推流。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董海温)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