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独立站
跨境出海峰会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独立站近期活动
选品
电动两轮三轮车,电摩、骑行配件
立即报名
活动咨询
近期产业带活动
查看更多>>
卖家社群
跨境同行交流平台
查看更多
亚马逊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TikTok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独立站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Ozon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Shopee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沃尔玛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您的专属活动管家
点击添加
本地跨境资源
查看更多
深圳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广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杭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宁波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福建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成都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您的专属活动管家
点击添加
精品系列活动
查看更多
平台招商活动
平台活动综合社群,get主流平台活动方向>
运营增长活动
多城巡回式分享交流,直连官方解决疑难>
品类系列活动
选品、爆品交流分享,还能参加探厂计划直链源头>
亚马逊系列活动
亚马逊平台动向直击,入门进阶一手扶持>
独立站系列活动
独立站长期布局策略,全面解析新增长路径>
美客多系列活动
多场次、多品类,市场解读&美客多平台政策>
您的专属活动管家
点击添加
雨果X产业带系列
查看更多
时尚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服装内睡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大件家居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美妆个护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家电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其他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您的专属活动管家
点击添加

双重挤压之下!卖家打响黑五“价格保卫战”

今年黑五网一要乱?卖家又破防了

每年第四季度,随着万圣节、黑色星期五、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接踵而至,跨境电商便迎来一年中最为关键的“销售旺季”。然而,对于部分在亚马逊平台上经营的卖家而言,今年的旺季却增添了不少压力。

此前,亚马逊于11月1日正式实施“价格抓取”新政,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促销活动、优惠券设置以及价格折扣的生效资格。恰逢黑五网一大促的备战关键期,引发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广泛关注。【亚马逊VC卖家如何破解增长难题?11月14日,宁波·亚马逊VC大卖增长研讨会,现场解密“开号难、税务合规”痛点,点击报名】 

01

价格抓取新政的核心变化

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历史售价计算机制的根本性变革。

与旧规相比,新政最大的突破在于引入动态阈值监测机制——当商品在90天内的促销时间超过系统设定的浮动阈值时,所有促销价格将全面纳入历史售价的计算基数。这种计算方式的转变,不仅颠覆了卖家传统的促销策略,更直接冲击了黑五网一大促的备战节奏。

具体来看,旧规下的历史售价计算采用相对固化的模式,明确排除限时促销期间的价格,为卖家保留了较大的运营弹性。而新政实施后,系统会实时追踪商品定价变化轨迹,一旦监测到“频繁降价”或“长期挂折扣”行为,将自动启动价格重估程序。更重要的是,平台设置了5%的最低折扣壁垒,所有促销活动必须突破这一阈值才能正常显示,这一硬性规定直接导致优惠券系统出现大面积失效。

从技术层面分析,新政的执行产生了显著的价格锚定效应。例如,某款日常售价为39.99美元的耳机,若在90天内有30天以29.99美元的折扣价销售,系统将自动锁定29.99美元作为新的价格基准。此时,若卖家希望设置优惠券,则必须在已被压缩的价格基础上再降至少5%,形成典型的阶梯式价格侵蚀现象。

优惠券系统的集中爆发式报错,在跨境电商圈内引发强烈震荡。部分卖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集体发声:

“没几个能正常用的优惠券。”

“店铺一半多的优惠券都报错了。”

“如果按抓取价走都没利润了。”

这些实时反馈清晰展示了新政对中小卖家造成的直接冲击。

面对系统性风险,跨境卖家群体迅速分化出两种应对策略:保守型卖家选择采取“价格养护”方案,即暂时调高商品售价,等待系统重新建立价格基准。此举虽可能短期影响销量,但能为后续促销活动保留必要的利润空间。激进型卖家则选择深度降价策略,通过在现有折扣基础上再降5%来突破系统阈值,但这也意味着承受更大的利润牺牲。

有行业人士预测,随着黑五网一大促临近,12月份将出现规模性的价格修复潮。届时,将会有卖家或将主动关闭折扣系统,通过原价销售重建价格体系。这种集体行为不仅反映了卖家对新规的适应性调整,更揭示了平台与卖家之间博弈的新态势。

02

旺季配送费上涨,卖家利润再遭蚕食

亚马逊官方已宣布,自10月15日起至次年1月14日,将在美国站、加拿大站、英国站、日本站等多个站点征收旺季配送费,并采用“尺寸+重量”双维度计费模式,不同品类商品涨幅呈现差异化特征。

根据亚马逊官方公告,小件商品(≤8盎司)每件运费上涨0.10–0.20美元,例如2–4盎司商品从3.15美元涨至3.34美元;中等重量商品(8–12盎司)涨幅为0.20–0.30美元,8–12盎司品类费率从3.43美元调整至3.64美元;大件商品(1–5磅)每单位上涨0.30–0.50美元,1–1.25磅商品配送费从4.99美元提升至5.29美元。

值得警惕的是,家具、家电等超大件和超重商品成为涨幅“重灾区”。50–70磅超大件首重费用从40.12美元涨至42.93美元,150磅以上超重件首重费用突破200美元,达到203.46美元,每超重1磅还将额外加收0.19–0.75美元。

尽管单件商品的费用涨幅看似不大,但对于日出千单、万单的卖家而言,整个旺季累计下来,将是一笔极为可观的额外支出。

部分低毛利SKU甚至面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以一款售价20美元的小件商品为例,配送费从2美元涨至3美元后,毛利率从15%降至10%,再扣除广告投放、退货损耗等成本,实际收益已逼近盈亏平衡点。

此外,卖家在定价策略上陷入两难:不提价则利润受压缩,提价又可能导致转化率下滑,特别是对于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极易被维持原价的竞品分流客户。

对于大件商品卖家而言,成本叠加效应更为显著。配送费上涨的同时,包装材料、头程运费、海外仓租金等成本同步攀升,形成“成本叠叠乐”现象,部分原本盈利的SKU可能沦为“亏损黑洞”。而超大件商品单件附加费涨幅超过7%,若未及时调整售价或优化包装,每笔订单利润可能缩水10%–15%。

亚马逊旺季配送费的上调,如同一道筛子,考验着每一位卖家的成本控制能力、运营效率和战略眼光。卖家亟需主动调整运营策略,通过成本预判、物流优化、SKU结构升级、库存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守住利润底线。

【这事儿你怎么看?快加群和同行唠唠】

双重挤压之下!卖家打响黑五“价格保卫战”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雨果跨境编辑部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